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
C.长江三角洲的水土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
D.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
B. |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
C. | 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
D. | 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
2.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
C.土壤都比较肥沃 | D.都是平原地区 |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D.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受北冰洋气流影响 |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部和西部的气候不同 |
C.高技术工业集中在东南部 |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门化程度低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旅游者要观看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选择的时间应在( )
A.1~2月 | B.3~4月 |
C.8~9月 | D.11~12月 |
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 B.地形的空间差异 |
C.热量的季节差异 | D.地势的空间差异 |
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
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
A.① | B.② | C.③ | D.①②③ |
下列关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
C.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
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