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种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个世纪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物种向相反方向变迁 |
B.两个物种的分布区域变大 |
C.生存地域的变迁是由气温变化导致的 |
D.生存地域的变迁是由降水量变化导致的 |
下图为兰州市和拉萨市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两城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提供水源,是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
B.拉萨气温年较差大于兰州 |
C.河谷地形使两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
D.拉萨太阳辐射比兰州更丰富 |
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虽有很大改善,但仍堪忧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出路 |
B.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春季和初夏的沙尘暴 |
C.河谷地形昼夜山谷风的转换,利于污染物扩散 |
D.治理污染的重点应该进行南北两山的绿化工作 |
拉萨城市规划的总原则是“城中限高,城外限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中心城区以外,以大面积住宅区、工业区的开发为主 |
B.中心城区限制建筑物高度,保护城市特殊风貌 |
C.周围山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 |
D.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 B.甲区域降水较少 |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D.甲区域高温多雨 |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下列关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
C.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
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特点 |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示区域
A.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 B.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C.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 D.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的河流一般在每年7、8月份进入汛期 |
B.区域内农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的一年两熟 |
C.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象 |
D.区域内有“丘山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农业景观 |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
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石油资源丰富 |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
两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制约条件是 ( )
A.水资源短缺 | B.气候炎热 |
C.泥石流破坏 | D.沙尘暴侵袭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示信息 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 B.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 |
C.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 D.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
下图是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我国四个区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划分的自然指标是( )
①降水量 ②积温值 ③蒸发量 ④大气湿度
A.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甲、乙区域分界线的东段,具有的地理意义还有( )
①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③我国1月0℃等温线位置 ④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安徽省各地级市分布及其人口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地级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宿州 | B.黄山 | C.铜陵 | D.合肥 |
图中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是
A.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
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
C.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界线 |
D.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
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
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
C.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
D.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
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 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
C.旅游业的兴起 | D.逆城市化明显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
C.土壤都比较肥沃 | D.都是平原地区 |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D.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旅游者要观看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选择的时间应在( )
A.1~2月 | B.3~4月 |
C.8~9月 | D.11~12月 |
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 B.地形的空间差异 |
C.热量的季节差异 | D.地势的空间差异 |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水平较高 | B.离北京市较近 |
C.城市等级较低 | D.劳动力较丰富 |
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房价水平较低 | B.就业机会较多 |
C.环境质量较高 | D.经济联系紧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