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形成“三大四小”格局。“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四小”经济发展程度和“三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根据图表和所给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四小”经济区(带)基本情况(2007年数据)。
(1)四小经济区(带)中完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所占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2)表中资料显示,江苏沿海地区的面积及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比辽宁沿海经济带 ,但第一产业的经济经济总产值确相差不大,请从自然方面分析原因。
(3)对于 “四小”经济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最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有专家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请你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提法的科学道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第 (4) 问。
注: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消耗的新鲜水量。
(4)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上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1)依据图7,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2)说出图7、图8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21亿。
从图A可以得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从图B可以得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
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A.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
B.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
C.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
D.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费用要低于人口流出地区 |
读“2010、2000年上海外来人口来源地分布与排名”图,按外来人口来源地来分,排名前三位的省份由2000年的 ,转变为2010年的 ,
试解释发生此变化的理由:
。
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近几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
。
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那些积极影响?
。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 ① (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 ② 区、温带森林带与 ③ 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 ① 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② 。
(3)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②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③ ,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④ 。
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5分)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4分)
(3)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为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椐新华社报道,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项目 |
总人口 |
年龄结构(%) |
||
0~14岁 |
15~60岁 |
60岁以上 |
||
2000年 |
12.66亿 |
22.89 |
67.15 |
9.9 |
2010年 |
13.39亿 |
16.6 |
70.15 |
13.26 |
材料二 2011年9月21日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将与一家中国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积极贡献再入人们视野。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分析说明面对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对策有哪些?
读下列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两次人口普查数据 单位:万人
|
第5次人口普查(2000年) |
第6次人口普查(2010年) |
常住人口 |
1673.77 |
2301.91 |
户籍人口 |
1327.28 |
1404.21 |
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 |
346.49 |
897.70 |
材料二:2010年上海各区外来人口统计图
材料四:2011年10月31日,全球第70亿人小丹尼卡降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据统计,两千年前的世界人口是3亿,经过1600年的时间才翻了一番,但在1959年到1999年的短短四十年间,世界人口便从30亿增至60亿。
近十来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趋势,主要是上海人口的___________增长率较高,________________人口快速增加。从人口迁移的形式看,上海的外来人口大多属于_____________迁移,符合上海人才引进政策的有户籍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
如果将上海划分为市区和郊区两大部分,材料二显示外来人口主要是流向了上海的______________,从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区方面解释这种流向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2010年和200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图”可见,近十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人口____________,郊区人口____________,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阶段。
小丹尼卡的生日却是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人口生育率已经持续下降,但并没有改变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世界人口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椐新华社报道,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项目 |
总人口 |
年龄结构(%) |
每10万人大学程度人数(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0~14岁 |
15~60岁 |
60岁以上 |
||||
2000年 |
12.66亿 |
22.89 |
67.15 |
9.9 |
3611 |
36.09 |
2010年 |
13.39亿 |
16.6 |
70.15 |
13.26 |
8930 |
47.1 |
材料二 2011年9月21日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日宣布首次与一家中国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积极贡献再入人们视野。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及相关成就。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分析说明面对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对策有哪些?
(10分)合肥市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
(1)联系图中资料,说明该市人口增长模式转化过程,简要分析原因。(4分)
(2)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该市不断加大生态城市的建设力度。读材料二,分析该市公园布局的特点及该布局方式的优点。(3分)
(3)该市拟在A、B两地选择一地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你认为何处合适?为什么?(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 “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现代人口迁移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__型,我国人口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
(3)材料4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____人口迁移、____人口迁移和____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人口迁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亿人) |
14.42 |
15.47 |
16.00 |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
6056 |
6838 |
7360 |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
420 |
442 |
460 |
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年份 |
开发复垦增加耕地 万Km2 |
耕地合计减少量 万Km2 |
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 |
|||
生态退耕 |
农业结构调整 |
建设占用 |
自然灾害毁损 |
|||
1999 |
40.5 |
84.2 |
46.9 |
12.7 |
24.4 |
16.0 |
2000 |
29.1 |
125.4 |
60.9 |
21.2 |
13.0 |
4.9 |
2001 |
20.2 |
183.0 |
71.2 |
5.4 |
19.7 |
3.7 |
2002 |
26.0 |
202.7 |
70.3 |
17.2 |
9.7 |
2.8 |
2003 |
31.4 |
284.4 |
78.6 |
11.6 |
8.0 |
1.8 |
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
(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___ ____ 、 。其主要原因是 。
(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 年;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净减少量达 万平方千米。
(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而因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 (增加/减小)。
(4)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生产的条件。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椐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