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 综合题
高中地理

读下列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两次人口普查数据                              单位:万人

 
第5次人口普查(2000年)
第6次人口普查(2010年)
常住人口
1673.77
2301.91
户籍人口
1327.28
1404.21
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
346.49
897.70

材料二:2010年上海各区外来人口统计图


材料四:2011年10月31日,全球第70亿人小丹尼卡降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据统计,两千年前的世界人口是3亿,经过1600年的时间才翻了一番,但在1959年到1999年的短短四十年间,世界人口便从30亿增至60亿。
近十来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数量呈___________趋势,主要是上海人口的___________增长率较高,________________人口快速增加。从人口迁移的形式看,上海的外来人口大多属于_____________迁移,符合上海人才引进政策的有户籍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
如果将上海划分为市区和郊区两大部分,材料二显示外来人口主要是流向了上海的______________,从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区方面解释这种流向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2010年和200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图”可见,近十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人口____________,郊区人口____________,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阶段。
小丹尼卡的生日却是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人口生育率已经持续下降,但并没有改变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世界人口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13回答问题。

(1)图13所示,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具有什么特点?
(2)M、N两次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其原因并加以分析。
(3)M到N期间,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8

 

材料一 椐新华社报道,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项目
总人口
年龄结构(%)
每10万人大学程度人数(人)
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
15~60岁
60岁以上
2000年
12.66亿
22.89
67.15
9.9
3611
36.09
2010年
13.39亿
16.6
70.15
13.26
8930
47.1

 
材料二 2011年9月21日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日宣布首次与一家中国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积极贡献再入人们视野。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及相关成就。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分析说明面对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对策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合肥市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


(1)联系图中资料,说明该市人口增长模式转化过程,简要分析原因。(4分)
(2)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该市不断加大生态城市的建设力度。读材料二,分析该市公园布局的特点及该布局方式的优点。(3分)
(3)该市拟在A、B两地选择一地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你认为何处合适?为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 “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现代人口迁移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__型,我国人口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
(3)材料4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____人口迁移、____人口迁移和____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人口迁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______、______(写简称)。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年份
开发复垦增加耕地
万Km2
耕地合计减少量
万Km2
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建设占用
自然灾害毁损
1999
40.5
84.2
46.9
12.7
24.4
16.0
2000
29.1
125.4
60.9
21.2
13.0
4.9
2001
20.2
183.0
71.2
5.4
19.7
3.7
2002
26.0
202.7
70.3
17.2
9.7
2.8
2003
31.4
284.4
78.6
11.6
8.0
1.8

 
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
(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___         ____                    。其主要原因是                                    
(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                  年;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净减少量达          万平方千米。
(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而因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         (增加/减小)。
(4)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生产的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椐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股气流都能长驱直入,试解释原因。
(2)简要分析A、B两气流性质的成因及其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图示地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但很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市中心区白天人口集中,而夜晚却人流稀少,人口密度甚至不及白天的十分之一,称为名副其实的“空心城”,试分析原因。
(4)图中联系两地的海上通道叫北大西洋航线,造成此航线不安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表数据和图“河南省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1)读表,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增长率比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通过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信息,判断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
(3)读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口年龄结构图是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图表形式。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国,理由是                 
(2)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   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
(3)两国针对面临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甲国                         
乙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分别示意某国局部地区自然要素与人口、城市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2)描述图示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甲地区咖啡加工业发达,简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读下面柱状图 (资料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材料二 下表为1997年各大洲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

(1) 近几十年来,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全国各省市中是最低的。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           更严重;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主要是:                                   
(2)上海市过去十年中人口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其主要原因是                                     
(3) 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         洲。
(4)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      ,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对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1)2000-2010十年间人口增长约为:______ ﹪从人口增长模式看属______________,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中国公布的人口普查报告印度媒体的反应中透着几分"窃喜",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让印度媒体“敏锐”地找到了经济“赶超中国”的突破口;俄罗斯媒体则羡慕中国的“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分析印度和俄罗斯媒体态度的缘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