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23~26题。
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
D.d处宜打坝建库 |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A.耕地质量下降,气候类型改变 |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D.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29~30题
有关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
B.②当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含硫量高 |
C.③气候大陆性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
D.④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土质疏松 |
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
C.汽车排放的废气 | D.建筑工地扬尘 |
下表反映了广东、重庆、新疆和山西四个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四种环境问题发生的强度,表中☆号越多表示灾害强度越大.据此回答11一12题。
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酸雨 | B.乙代表水土流失 |
C.丙代表荒漠化 | D.丁代表寒潮 |
治理乙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B.开展小流域治理
C.推广洁净煤技术
D.改良种植品种,增加作物的抗寒能力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下列能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做法是
A.把农田改为建筑用地,扩大居住面积,改善生活环境 |
B.把现有林地、草地改为耕地,提高粮食总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
C.增加城市车辆数量,解决乘车难问题 |
D.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
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 |
B.拉尼娜现象频发 |
C.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
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 |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
B.广东、福建 |
C.海南、贵州 |
D.辽宁、山东 |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
B.交通设施落后 |
C.煤炭消耗量大 |
D.第三产业发达 |
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B.地处中纬西风带背风坡 |
C.人类水资源利用不当 |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
乙所示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是
①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④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A.社会系统 | B.生态系统 | C.经济系统 | D.资源系统 |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
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下列有关“静脉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 B.珠江三角洲 | C.京津唐地区 | D.长江中游地区 |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南水北调对于北方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效利用水资源发电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④缓解工农业缺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