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内容主旨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⑫返回伦敦不久,女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⑬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⑭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⑮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⑯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⑰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⑲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而这些“昔日的宝贝”,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本文有改动)

(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C.→D.起劲地侍弄→E。

(2)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②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3)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⑱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美丽的藩篱

    1954年春天,我12岁,在北京隆福寺小学上学,有一天,学校停课,老师带领我们到猪市口大街南边参加义务劳动。那一片地方现在广为人所知,就是中国美术馆所在。记得那一年还没有修建中国美术馆,只是拓宽马路,好把从朝阳门、东四到沙滩一直通往西四的道路疏贯。工人师傅们已经把那一片地方的房屋拆卸得差不多了,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只需把一些未及清理的砖瓦碎木集中到指定的地方去。

    到了工地,只见早已有很多大人在其中忙碌。那时我系着红领巾,在老师带领下干得满头大汗,一身是灰,却满心高兴,生怕落后。

    我正忙着把一摞砖头抱到指定的集中点去,忽然看到了我的妈妈,吃了一惊。因为清晨妈妈给我热早点时,并没有说起来这地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呀!但是我很快也就想明白,一定是我上学以后,街道上才通知居民们来义务劳动,好各方齐心协力,把那片拆迁地的清理工程抢完。妈妈年轻时当过小学教师,那时却成了家庭妇女,可是她热心街道工作。妈妈当时年过半百,相当胖,干起搬运杂物的粗活自然十分吃力,脸涨得通红,可是她满面春风,仿佛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家自1950年从重庆迁到北京以后,眼见着北京市政府疏浚什刹海、翻修下水道、增敷自来水设施、开辟一条又一条的公共汽电车线路……爸爸妈妈提起来总是赞不绝口,现在能亲自参加提高首都生活品质的工作,妈妈那种心甘情愿的劲头,自然体现在每一个动作里。

    我望见了妈妈,而且,妈妈一定也望见了我,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可是,令我非常失望并且惊诧的是,妈妈眼光从我身上掠过时,却仿佛是看到一个她并不认识的孩子,倒也不是冷淡,她脸上分明有着微笑,然而那只是看到任何一个参加义务劳动的少先队员时都有的微笑,而不是我所期盼的那种看到她最心疼的幺娃儿的特殊笑容!我几次试图接近她,并且频频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以期引起她的关注,然而她却依然不给我哪怕只是表情上的一个小小的特殊回报!惶急中,我一个趔趄,跌倒在地,磕破了腿,我恨恨地望着那边的妈妈,心想难道你还不来管我吗?可是,她却直起腰来,耐心地跟一位去问她什么事的老大爷解释起来……班主任老师赶过来,扶起我,并且忙带我去找卫生站清洗伤口、涂红药水。

    当时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在义务劳动的工地上不格外地关照我。那天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里烧我最爱吃的豆瓣鲫鱼……晚饭前,她仔细查看了我腿上磕破的地方,说不要紧的,又嘱咐我先洗个脸再吃饭,晚上要洗个澡……晚上洗了澡,我忙着赶作业,也就没有问妈妈,为什么在那工地上,她对我视而不见?

    这事我始终没有追问她。其实越到后来,越用不着问。这类的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妈妈一再地在我生命的活动空间中,设置出无形的藩篱,使我懂得,藩篱的一边,是我们温馨的家,在这个区域中,我尽可享用亲情,悠游自在,甚或偶尔撒娇使性;而藩篱的另一边,是公众社会以及他人所在,我要从小懂得,在公众社会中不可仗恃或依赖亲情温恤,并且一般来说他人不可能,也无义务给我以“幺娃儿“式的宠溺优待,我一天天地长大成人,应尽早习惯于在公众社会中奉献,学会与他人耐心磨合,艰辛劳作,独立生活!

    在我17岁离家独立生活之前,妈妈给我以深刻的影响,她为我设置的籓篱,是无形而美丽的,这是她给予我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的人生已过中途,回顾往事,我有许多的错失,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失误,然而,托庇于妈妈给我的教养,我从来没有犯过公私不分,或人我不分的错误,并且,我总是能像她那样,在把自己家藩篱内的东西贡献给藩篱外的社会和他人时,只觉得欢愉,而视任何将藩 篱外的公家或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为奇耻大辱。1988年,电脑在中国还是相当稀奇的东西,一位大款朋友送了我一台电脑以助我写作,我毫不犹豫地将那台电脑捐给了当时我任职的单位.恰在那一年,妈妈不幸在成都仙逝,我在流泪祭奠妈妈时,心中告慰她说:“您为我设置的人生藩篱,我要再传给您的孙子,那将是常青的,美丽的藩篱。

(选自2015年第18期《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标题“美丽的藩篱”的含义。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两处划横线的句子。

A.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

B.这类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

(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理解文章结尾划浪线句子的作用。

(6)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妈妈为儿子设置人生藩篱的做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看法。

来源:2016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①我当过很久的差生,尤其是在进入初三之后。初三那年新开了化学课,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19分。可我并没有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感到羞耻或难过。未来那么远,成绩有什么用呢?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那好像本来就不属于我吧。我不是个叛逆的学生,我只是对成绩“无能为力”﹣﹣就抱着这样消极的想法,我把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荒废掉了。

②生活的转机是从那年的12月开始的。原来的班主任生病住院,我们班换了新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自他带着“冷血”与“铁血”来到后,整个班就此陷入低气压。新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早晨六点到校,先到操场上跑步再早读。如果迟到了,不仅要加跑两圈,还要罚站一节课。全班同学都敢怒不敢言,患有“早起困难症”的我更是叫苦不迭。

③我本来数学就不好,他上课又喜欢叫人到讲台上做题,我就坐在讲台前面,时刻面临被点名的危险,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如果远远地看见他,宁肯绕整整一个大圈再进教室,也不愿和他打照面。

④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忘了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只记得满纸都是红色的斜杠。后来才知道他批试卷从不打错号,都是斜斜地画一杠,简单粗暴。

那次考试之后,他挨个儿找同学们谈话,叫到我名字时,我惴惴不安地捏着衣角百般磨蹭,提心吊胆地走进办公室,他却没有训我,只是看着我满是红色的试卷时轻轻叹了口气。我没想到平时凶神恶煞的他这么和蔼,也没想到他在帮我分析完各科成绩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那么一段话。时至今日,那段话仿佛仍然在耳边。老师说:“有些人凭着家庭和出身,不需要努力就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我们不行,对吧?我们得非常努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吧?”如此简单的两个问句,让我的耳朵烧红了一圈。

⑤他没再多说什么,就让我回去了。那一路,面对平时最熟悉的走廊,吵吵闹闹的同学们,我紧紧地攥着手里的试卷和成绩单,第一次觉得内心溢满羞愧和内疚。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作为一个家境一般资质平常的女孩,你没有放肆的资本,你得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另一种生活。

⑥没人知道,是从那天之后,我才变成了另一个人。

⑦我不再在课间偷懒,开始缠着同桌帮我检查作业。每天都抽出一节自习课赖在化学老师的办公室里恳求他给我讲解习题。尽管他不耐烦,但我仍然锲而不舍地问了下去,求他给我讲第三遍第四遍直到我再也不会做错。我也不再躲着班主任,甚至主动要求去讲台上做数学题,就算全班同学都做完了我还在讲台上苦苦地演算,但我总算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⑧几个月悄然而逝,很快就迎来了中考,我只记得自己化学考了满分,总分也挤上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

⑨许多年后,我在毛姆《生活的道路》一文中看到他写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还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晨星,却深深吸引着我。”

⑩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逆袭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们的命运从来不是上天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堆叠出自己的未来。希望你也有相同的勇敢,像毛姆说的,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中的老师教育学生有自己的方法,请概括写出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情节。

(3)根据选文④⑤段内容,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内容

走进办公室

没被老师训斥

聆听老师教导

回味老师的话

心里

  

  

  

  

(4)选文第⑧段中的加点词语“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③段中的“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写出了“我”对这位新老师的畏惧,并且直接表现了老师的严厉。

B.选文第④段刻画老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C.选文第⑥段在内容上突出了“我”要改变的决心,同时在结构上既与前文相照应,又与标题相照应。

D.“寥若晨星”的意思是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的人像早晨的星星那样稀少。

(6)选文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请试着写出三条。

来源:2016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好 感

                                         朱鸿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③~④

概括内容

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A。 

B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滚烫:  

平静:  

(5)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来源: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一个天大的谎言

徐凰

①我是一个喜欢谎言的人。这缘于我14岁时的经历。那年我读初一,A刚开春,天好得很,冬麦长势很好,油菜花开始结,就连路上都长着一簇的青草,春天把世界点缀得很美

②放学路上,快乐不言而喻。我们村上一个顽皮的孩子,走在我后面。他顽皮得出名,我是斯文的孩子。这就决定了,我们从来不一起上学放学。但那天,他撵上了我,他掌握了一个秘密,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这秘密,他如果不跟我说,整个人都会爆炸的。

③“你爸爸得癌症了。”

④我说:“你撒谎!”我盯着他,他衣服的纽扣扣得错落,领子一高一低,还拖着长长的鼻涕,样子滑稽死了,很不靠谱。可我的眼泪莫名其妙地流了下来,因为,我的父亲确实到城里看病了。

⑤上学放学,都要路过一条沟,沟很宽,女生们都得绕远。男孩子看见这条沟,远远地就开始加速、加速、再加速,然后一跃而起,飞过去。现在,我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在加速了,天地开春,衣服已经不再是束缚,他很轻松地飞了过去。我也开始加速,开春的泥土酥软,脚底发飘,关节也根本不听使唤,无形的绳子束缚了我的手脚,关键时刻,我狼狈地摔到了这条沟里。现在,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么难堪,要是在平时,我会非常害羞,老实说,没有这个谎言,这条沟再宽一尺,我也能轻松地飞过去。可那天,我陷在了这条沟里。陷进去了。

⑥谎言,一个谎言,让我狼狈不堪。我父亲才37岁,怎么可能会得癌症?但我身体的反应,分明把这个谎言当成了现实。这个顽皮的孩子,他告诉我,我爸最多活一年。说我爸爸在城里动手术的时候,医生把他的肚子划开,看了看,摇摇头,就缝了起来。

⑦生活中,一个顽皮的孩子,会给一个谎言制造那么多细节吗?14虚岁,我已经懂得了事情的基本逻辑。我的童年,就葬送在了这条沟里。我一点都不恨这个顽皮的孩子,他用干的泥块给我擦污垢,我用油菜地里的青草打理自己的头发。B泪眼蒙眬中,颤抖的远山正在侵吞那个模糊的落日,我童年天真的大幕从此落下。

⑧父亲得的是癌症,晚期。我和弟弟照顾了他一年,1987年8月17日,落日时分,他万分歉疚地把我们扔在半路,离开了人间。

⑨可时隔近30年,我依然觉得,那个顽皮的孩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3期)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起笔写道:“我是一个喜欢谎言的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3)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A、B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A刚开春,天好得很,冬麦长势很好,油菜花开始结苞,就连路上都长着一簇簇的青草,春天把世界点缀得很美。

B泪眼蒙眬中,颤抖的远山正在侵吞那个模糊的落日,我童年天真的大幕从此落下。

(4)阅读第⑤段,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现在,我看见那个顽皮的孩子在加速了,天地开春,衣服已经不再是束缚,他很轻松地飞了过去。我也开始加速,开春的泥土酥软,脚底发飘,关节也根本不听使唤,无形的绳子束缚了我的手脚,关键时刻,我狼狈地摔到了这条沟里。

(5)文章结尾说:“可时隔近30年,我依然觉得,那个顽皮的孩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作者明明已经知道那个男孩并没有说谎,为什么还觉得他“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谈谈你的理解。(3分)

(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人遭遇不幸,如身患绝症,亲人罹难……亲朋好友出于善意,往往会选择隐瞒实情。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告知真相。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来源:2016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年前,我干的是开出租车的行当。流动的时间,让我遇到许多人,乘客们钻进车来,坐到我的身后,彼此素不相识,而这些人却给我讲述他们的生活。他们中有些人的生活让我感到惊奇,有些人的生活让我肃然起敬,有人带给我欢笑,有人令我哭泣。然而,最令我感动的一位,要数在八月的一个深夜载一位老妇人。

当时我接到的电话来自僻静小镇的一座出租公寓。我想,可能是让我去那里接一些派对归来的人,或者刚同爱人打过架的人,或者时要去城镇工业区的某个工厂赶早班的工人。深夜两点半我赶到的时候,楼里漆黑一片,只有底层窗户照着一盏孤灯。像这种情况,很多司机基本上是先按一两下喇叭,然后等一会儿,倘若不见动静,就驱车离开。但我见过太多穷困的人们,出租车是他们唯一可用的交通工具。若不是嗅到危险的气氛,我总是会走到门前。

    这位乘客也许需要我的帮助,我心里这么想着。因此我走到门前去敲门。“请等一下。”应答的是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我能听到在地板上拖动东西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门终于开了。一位八十来岁的弱小老妇人站在我面前。她穿着印花连衣裙,戴着带有面纱的筒状女帽,仿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电影里的装束,看起来精致典雅。一个小型的尼龙手提箱立在她身旁。这座公寓看上去好像有多年无人居住。所有的家具都用蒙着布。墙上没有挂钟,柜子上也未摆放任何装饰物或家用器具。墙角放着一个纸箱,里面堆满了照片和玻璃器皿。

“你能帮我把包拿到车上吗?”她说。我把箱子搬到车上,又回来搀扶老妇人。她挽住我的胳膊,我们慢慢走到车旁。她不停地感谢我的好心。“没什么,应该的,”我对她说,“我这样对待我的乘客,也希望他人能如此待我母亲。”“噢,你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她说。当我们坐进车里,她递给我一个地址,然后又问道:“我们可以从市中心穿过去吗?”“那不是最近的路。”我立马回答她。“噢,没关系的,”她说,“我并不急着赶路,我这是要去临终关怀院。”我从后视镜看了看。她的眼睛在闪烁着光。她继续说着:“我的家人都不在了,医生说我的日子不多了。”我静静地伸手关掉了计时器。“您想让我走哪条路?”我问。

“你能帮我把包拿到车上吗?”她说。我把箱子搬到车上,又回来搀扶老妇人。她挽住我的胳膊,我们慢慢走到车旁。她不停地感谢我的好心。“没什么,应该的,”我对她说,“我这样对待我的乘客,也希望他人能如此待我母亲。”“噢,你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她说。当我们坐进车里,她递给我一个地址,然后又问道:“我们可以从市中心穿过去吗?”“那不是最近的路。”我立马回答她。“噢,没关系的,”她说,“我并不急着赶路,我这是要去临终关怀院。”我从后视镜看了看。她的眼睛在闪烁着光。她继续说着:“我的家人都不在了,医生说我的日子不多了。”我静静地伸手关掉了计时器。“您想让我走哪条路?”我问。

我默默地驱车,驶向她给我的那个地址。这是一座低矮的楼房,就像一个小康复中心,门廊的下面有一条车道。我们的车刚刚停定,就有两个护理人朝我们走过来。她们热心关切地留意老妇人的一行一动。看样子是在早就等着她的到来。我打开车尾的行李箱,把她的小手提箱提到门口。这时,老妇人已经坐进轮椅里了。

“我该付你多少?”她问,一面说着,一面伸手进钱包。

“哦,不用了,”我回答她。“这怎么行呢,你也要挣钱啊,”她说。“我可以载其他乘客的呀,”我回应她。此时,我什么也没想,弯下身去,给她一个拥抱。她紧紧地抱着我。“谢谢你!谢谢你给我这个个老太婆带来愉快的时刻。”我紧紧握下她的手,然后消失在凌晨的微光中。在我身后,一扇门关上了。

那天我没有再载其他乘客。我漫无目的地在路上开车,陷入沉思之中。我简直都没法开口对人讲话。假设老妇人遇上的是一位脾气暴躁的司机,或者是非常不耐烦的想尽快下班的驾驶员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4段画线处对老妇人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第5、6两段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4)体会选文第8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她紧紧地抱着我。“谢谢你!谢谢你你给我这个个老太婆带来愉快的时刻。”我紧紧握下她的手,然后消失在凌晨的微光中。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2段交代了许多司机通常的做法,与后文我的耐心等候形成 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的形象。

B.选文第3段中“我能听到在地板上拖动东西的声音”这句话意在表明夜深人静,声音听得很清晰。

C.选文第5段写老妇人“并不急着赶路”,而是要求司机从市中心穿过去,可见她对生活的留恋。

D.选文第8段中“一扇门关上了”这句话,表面指关怀院的大门关上,同时也暗示老妇人的生命之门即将关闭。

(6)选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试着写出三点。

来源:2016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的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的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二至六段所写的事件。(3分)

(2)选文第三、四两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

(3)选文第七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下面A、B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4分)

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

B.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有吃的,有喝的,还有碗筷。

(5)结尾段有什么含义?(4分)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选文以“灿烂的红柳花”为线索,讲述了我们去且末县途中的见闻。

B.选文第二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起因,为下文写我们出车祸做了铺垫。

C.选文的第五段中对那个汉子进行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细心周到。

D.选完第七至十段写了维吾尔族大嫂和路人帮助我们,有详有略,突出了中心。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这一锅汤

翟敬宜

①妈妈爱煮汤,深信“先喝汤,胃不伤”,菜色再简单,汤不可缺。妈绝对是有天分的家厨,再简单的汤进了她的锅,美味立刻向上加乘。以家常的玉米排骨汤来说,她嫌排骨油重,用乌骨鸡脚代替,再多加一个西红柿,汤色更清美,还多了讨喜的微酸与胶原蛋白。

②费工的当属除夕团圆饭的一品锅,那可是年度压轴戏。鸡汤当底,海参、花枝鱼、鲜笋丝、鹌鹑蛋……好料结伴来,但绝不加芋头,以免浊了小清新。锅一上桌,就是爸从口袋摸出压岁钱的时候。香气与热气,把一大家子暖暖团在一起。

③一年年过去,吃一品锅的人变少了。哥哥们在海外成家,还在父母身边的只剩出嫁的女儿。我的运气太好,婆婆全面包容长媳的任性,让我得以在除夕夜回娘家守着一品锅,还不断带来新吃客,先半子,再孙子。外孙对姥姥的汤超迷恋,好汤煲粥,小小孩一口气碗底朝天,毫不啰唆。

④对于我的拒绝长大,老天终究给了一个大警示。妈病倒了,两个月来回检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手术加化疗让她的胃口与体力尽失,看到饭菜就皱眉,遑论下厨。她的洁净厨房让给了钟点工、回娘家的我和不再远庖厨的老爸。

⑤眼看钟点工的菜不合妈胃口,爸又实在上不了手,老买外食也不是办法,青黄不接之际,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在家做实验,猛看食谱外加想象力,勉强做出接近妈妈风格的汤。但火候跟调味的掌控太差,滋味如何,我心中有数。

⑥“一点都不像姥姥做的!”负责试喝的儿子每次都说中要害,但妈总是很捧场地多喝半碗。好在新来的煮饭阿姨厨艺好多了,妈终于不必再忍受女儿做的汤。

⑦曾经,我想过把妈的汤谱一道道记下来,但时间没站在我这边。她的病情很快恶化,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我只能尽量陪她,提防着任何的猝不及防。

⑧有一天,她嘴里尽是我听不懂的话,我知道死亡可能逼近了,紧急联系护理师,决定次日送她住院。中午时,妈突然字字清楚地对我说:“我想吃饭。”

⑨直觉告诉我,这顿饭,我得自己做。七手八脚地做了不辣的咖喱鸡饭,想着妈吃不下,重口味的比较开胃。我把饭端到床边,一口口喂她,见她勉强咀嚼吞咽,突然想起怎么忘了做汤,妈习惯要先喝汤的呀!

⑩饭才吃了几口,妈就不肯嚼了,我用棉花棒替她清了口腔,出门上班,打算跟公司多请几天假。道再见时,妈抬手向我挥了两下。

⑪傍晚,我的手机响起,来电显示“爸妈家”。通话键一按,手机那头传来爸爸悲切的嘶喊。

⑫多年来,我庆幸着那天中午亲手做了饭,却后悔着为何要上班,不多留一会儿替她煮碗汤。

⑬妈走后,寂寞的爸体力日衰,再也不下厨,也不想习惯阿姨做的菜,开始在餐厅外食,除夕夜也喊我们一块儿上饭店。直到前年的年夜饭,他虚弱得出不了门,我决定把大菜交给外卖,卷起袖子,做几道妈常做的菜。

⑭我做菜很慢,脾气很大,绷紧神经怕出错,谁都不准来打扰。站了一整天,我做了如意菜、蒜薹炒腊肉、青蒜拌莴笋,以及大年初一早上爸要吃的茶叶蛋、韭菜饺子和煎年糕。腰酸腿麻地端到爸家,瘦削的老人笑眯了眼。只是,菜肴摆满了一桌,正中间是买来的佛跳墙,不是一品锅。没人想点破。

⑮我好想完美复制一品锅,但太明白自己的能力。一如妈走后的每个腊月初八,我都想做咸腊八粥给爸吃,那是我们的私房粥,全球没处买,网络找不到,可我就是记不清,那一锅神秘的美满丰盛的粥,妈到底是用了几种米粮、多少种食材?

⑯前年5月,爸也走了。原本对做菜缺乏兴趣的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一个转变。只要走进厨房开始炖汤,锅里的丝丝香气就像蒸气熨斗,可以神奇地抚平我的压力与焦躁

⑰炉边的我竟然不再紧绷暴跳了。会不会是妈妈在对我说:“妹妹啊,这是你煮的汤,你不必做得跟我一样,就用你的想法,做出你的味道,让孩子永远记得……”放松后,汤变好喝了,于是我又做了疙瘩汤。儿子惊讶地望着我,说:“妈,像耶!”

⑱平静无波的汤,内敛的表情藏着海一般的深情,无边无际,永远宽容,让接下汤锅的下一代真实体会,传承并非复制,而是情感的延续。细火慢炖的滋味或有不同,但永远不变的是那一锅入魂、无从仿冒的独家真爱。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3分)

时间

事件

“我”的情感

  

母亲擅长煮汤,家人分享

喜爱、享受、依赖

母亲生病的时候

  

焦急、无奈、愧疚

父母去世后

“我”做出了有自己味道的汤

  

(2)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香气与热气,把一家子暖暖团在一起。(第②段)

②但妈总是很捧场地多喝半碗。(第⑥段)

③对第⑯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3)文中有三处对儿子进行了描写,请分析其作用。(3分)

(4)概括文中妈妈的性格特点。(3分)

(5)结合文意,谈谈对结尾段“传承并非复制,而是情感的延续”这句话的理解。(3分)

来源: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泡桐花开不寂寞

①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临了。以往很不在意的那树泡桐花开了,从窗口望去,开得十分张扬十分热闹。对面花园角落里的这株泡桐树,如撑开了一把白色的大伞,一嘟噜一嘟噜的泡桐花,像一串串用丝线串起的铃铛,像一只只白色的小喇叭,白色中有几许紫色,在迎春花尚未绽放的时候,在杜鹃花刚刚挂蕾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盛开了,好像是用一串串铃铛敲响春天的序曲,好像是用一只只小喇叭吹响春日的欢乐。

②在百花丛中,泡桐花大概是很不起眼的。漫步唐诗、宋词的文苑中,有吟咏牡丹、樱花、郁金香的,有礼赞菊花、海棠、栀子花的,有赋诗腊梅、君子兰、水仙花的,有讴歌荷花、睡莲、茉莉花的,就连草儿也有诗人歌吟——含羞草、薰衣草、金鱼草……就是泡桐花几乎没有诗人问津。在百花家族中,泡桐花是很不令人瞩目的,她没有牡丹的贵族气,没有君子兰的优雅风,没有郁金香的姹紫嫣红,没有茉莉花的暗香涌动。泡桐花属于百花中的平民女子,不搔首弄姿,不羽扇纶巾,不摇曳多姿,不环佩叮当,她只是如伫立池塘边一块普通的石头,她只是像绽开在山野间一丛朴素的芦苇,普普通通,朴朴实实,踏青赏春者不会拜会她,花前月下者不会依恋她。

③泡桐属于繁殖易、生长快的落叶乔木,“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其材质好、用途多,成为许多地方扩大绿化的首选植物。泡桐花还可以入药,常被用于祛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当年焦裕禄带头在兰考栽种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改变了兰考的地貌和生态,也成为兰考经济作物的重要来源。如今,每年春天,兰考的泡桐花开了,紫莹莹的,绵延不绝。

④以往曾经向往这样的境界:懒懒地坐在沙发上,品一口新茶翻几页闲书……现在这种清净与闲适境界都已实现了。然而长期的足不出户,没有了与友朋的交往,没有了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内心便涌动着难以名状的寂寞感。初春的太阳升起,初春的花香飘来,便如同心湖里被投入了一块碎石,寂寞的涟漪便一圈圈一阵阵地漾开了。

⑤昨夜下了一夜的雨,从窗前望去,对面花园那株泡桐花开得更盛了。我推开门拾阶下楼,独自来到花园角落上的泡桐树前,一树泡桐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繁茂更加清新更加滋润,在金钟般的花骨朵上,紫色就更加分明,遗留的几滴露珠在阳光下如珠似玉。高大的泡桐树下,掉落了一地的泡桐花花瓣。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拨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⑥篱笆上的几枝迎春已经绽开了猩黄的花,池塘畔的一丛杜鹃也绽开了几朵猩红的笑靥。这株泡桐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无论有没有人欣赏,它总是悄悄地开花、静静地绽放,既不想炫耀什么,也不想获取什么,绽放成为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步骤,绽放成为其冬去春来的一种告示。

⑦望着满树的花朵,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突然想到,泡桐树年复一年就这样默默地生长:春来悄悄地绽放一树甜香,夏来默默地滋生一树阴凉;少时默默站成一道风景,壮时任人裁锯成材。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人类遭遇到疫病的侵袭时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文章有改动)

(1)第①②段写出了泡桐花 的特点。

(2)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拨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3)下面对本文题目“泡桐花开不寂寞”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泡桐花开时,有篱笆上绽开的迎春花,池塘畔绽放的杜鹃花相伴,所以泡桐花开不寂寞。

B.泡桐花开不为被人欣赏,不为获取什么,开花是它要完成的一个生命步骤,开花也实现了它的生命价值,所以不会寂寞。

C.泡桐花开排遣了“我”这个赏花人长期足不出户产生的寂寞心绪,让“我”心神得到安慰。

D.“泡桐花开不寂寞”喻指生活中许多像泡桐花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即使不被关注也不会感到寂寞。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由泡桐花想到了白衣天使,你会想到哪些人呢?请举例,仿照本段划线句子,加以表述。

       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  ,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风吹雨淋,铜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

       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

       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了朝南的院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拉铃,我就能听到。”“拉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

       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来到父亲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父亲墓碑前。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

       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蜜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边唠叨:“老獾爷爷还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小林猛地一惊:“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我们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我下周末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有删改)

(1)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教治,虽出乎意料之外,却在于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前面做了铺垫,埋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去格中空缺的内容。

铺垫或伏笔

作用

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带。

暗示老林救治动物。

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无人来往。

方便动物来去。

  

为动物求助创造了条件。

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医生。

  

(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山下的溪洞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宛转的歌声赞关着融融的春光。

(4)《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丑石

夏新祥

       世人有玩邮票者、玩古董者、玩文字者。老墨和老白以玩石头为乐,因玩石头出名。

       老墨和老白是一对挚友。

       老墨开车到桃源茅草街去寻石,邀上了老白。

       茅草街邻桃源境内沅水的一条支流。

       河床很浅,清粼粼的水在石头间游走,时而高声喧哗,时而默不作声。石头遍布在河床里,大则似碗、碟、盘、笠,小则如卵、珠、米。其状无棱无角,乖巧圆滑。色多为白、黑,间以红、黄、蓝、绿、紫。

       两人在小河的分叉处分手,各朝上游寻去。

       到下午时,老墨只觅到几块可要可不要的石头,很有些沮丧。

       老白却喜滋滋的。

       你捡到好东西了?老墨问。

       是个好东西。老白说。于是从背囊中取出一块石头,这石头大好比一个盘子,圆得像是用圆规画好后打磨而成。

       老白把石头放进浅水里。石头乃玛瑙石,白色,质地像奶。润、绵、厚。不浮、不薄、不浅。其间黛黑的纹理,恰如国画大师勾点。一幅“独钓寒江”图浑然天成。

       老墨看得有些呆了。

       一路回城,老墨和老白都十分开心。老墨建议老白把石头养好后参加全国奇石展,定能获得大奖。

       到城乡接合处,两人上了一趟厕所。老白出来时,看见老墨站在车边,脸都气黑了。老墨的车窗被人砸了!放在车里的两个包已经没了。

       老墨报了警,警察二十分钟后赶到现场,拍照取证,录口供。

       老墨把老白送到家,蔫蔫地去修车了。

       两人一如既往地交流石头,提起那块丢失的“独钓寒江”石,不免摇头叹息一番。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老白正在养石。老墨打电话给老白,老白,你过来看一下,我得到了一块石头,你肯定会惊奇。

       老白立即打的到了老墨的“丑石斋”。

       老白的确惊住了。

       老墨说,老白,寻到这块石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呆了。

       你在哪里得到的这块石头?

       茅草街,就是我们上次寻石的那一条小河。 老墨说。

       世界上竟有如此相像的两块石头,这和双胞胎兄弟有区别吗!老白叹道。

       老墨说,老白,这块石头让给你吧,就算你失而复得。

       老白说,你舍得?

       老墨说,你养我养都一样,你拿走吧。

       老白就拿走了那块石头。他说,我肯定会拿它参展,一旦有了市价,我将把钱全部给你。

       那块“独钓寒江”石果真得了大奖。专家评估,市价三十万。

       老墨说,恭喜你,老白,你发了。

       老白说,老墨,我说过的,我会兑现我的话。(A)

       老墨说,老白,石头这东西,有价无市,要不你给二十万吧。老白就给了老墨二十万。

       以后,两人一如既往地玩石。

       有一次在河里寻石头时,老墨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深水潭。水底暗流涌动,老墨像被一只鳄鱼咬住,打了几个圈,就要被扯进潭底。将要没顶时,老墨喊,老白救我!

       老墨最后被老白救了起来。

       老墨坐在岩石上,久久不发一言。

       老墨已经七十岁了,要随儿子到深圳去定居。临行前,老墨把老白邀到家里喝酒,喝着喝着,老墨就哭了起来,泪水怎么都擦不干。

       老白说,老墨哥,可不兴太伤感啊!

       老墨说,老弟,多谢你这么多年陪我玩儿,我对不起你。

       老白说,别说那些话,我陪你玩,你不也在陪我玩吗?

       老墨说,老弟,我这一屋的石头都送你吧!

       老白说,你这些石头起码值二十万哪!我给你钱。B

       老墨急了,老弟,别说钱,可千万别说钱!

       其实,当年老白把“独钓寒江”石送展之前,要给石头换一个底座,老墨做的底座实在是太俗了。老白换底座时,发现石头的下面有一个丁字形口子,老白当时再一次惊住了。他在小河里寻得那块石头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磕出了一个丁字形的口子,这口子和那口子竟然惊人地相似!

       老白相信,老墨所说的对不起应该是“独钓寒江”石这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11期(有删节)

(1)文中加点的两个“惊住了”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写的都是老白要给老墨钱的情节,这两次老墨的心理有何不同?

(3)本文以“丑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4)小说人物“老墨”和“老白”的命名也很有意思,请结合人物特点或文中的描写,写下你的发现。

来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美瓷不碎

刘心武

①朋友许君热爱陶艺,他在经营一家业务兴旺的企业之余,于京郊开办了一所完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乐陶园,常约些同好在那里弄埴烧陶。烧出来的陶瓷作品若有神来之笔,他就得意地举办内部展览,和来宾们交流陶艺心得,也兼山南海北地神侃。每每尽欢而散时,已月成金钩,蛙声一片。

②许君和他的朋友们烧制陶瓷作品追求的是自得其乐。作品出炉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就马上捣碎;如果凸现个性,灵气四射,则自己先欣赏一番,再招呼他人一起转着圈地欣赏点评。虽说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有来宾实在喜欢,提出要付款买下,有的作品也就那样被请走。付款的原则据说是随意,但我目睹了几次那样的“随意”,买方若是企业家或演艺界大腕,那付出的数目,像我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随意”不起的。

③那天,许君又来电话约我去他的乐陶园。我说实在有事,去不了。什么事那么要紧?他一再问我,还是希望我去,因为他们几个陶艺发烧友新创作了一批作品,有几件实在不必谦虚,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我若不去先睹为快,会是很大的“审美损失”。我告诉他,是我捐助的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学生,来我家了,现在家里就我跟他,难道我带他去?他可是一点陶艺的概念也没有啊。许君说没概念更好,他来,对我们来说,多一双特别的眼睛,对他来说,则眼睛里会多装一些东西,岂不两下里都有趣?就这样,我带那叫泼娃的小学生到医院检查完身体,就直奔京郊的乐陶园而去。

④到了乐陶园,许君和一群熟朋友都对我和泼娃表示欢迎。许君拍拍泼娃的肩膀笑着说:“你怎么一点也不泼辣?还是等一会儿才暴露你的真面目?”我帮着解释:“他先天不足。当地风俗,怕是养不活的孩子,就故意给取个活不活无所谓的名字,舍娃,丢娃,泼娃,一个村里总有几个。”许君给他一块巧克力,让他别客气,可乐、雪碧随便喝,也可以到处走动观看,但嘱咐他千万不能动手摩挲任何东西。

⑤我观览完许君他们的杰作,就跟他们一起到院子里的大杨树下,坐到休闲椅上喝咖啡,神侃。正当我们言谈甚欢时,忽然听到那边屋子里“咣啷啷”一阵刺耳的声响传来。我立刻跳起来,气急败坏地冲进屋里,果不其然,是泼娃把展示柜上的一件作品弄倒在地摔得粉碎!许君和别的朋友也都进了屋,一瞬间,我看见泼娃的脸红得像团火,而许君的脸白得像块冰。我不知该用什么话重责泼娃。泼娃两眼噙着厚泪,跟我说:“那……实在太奇了,就像我们村里老得动弹不得,求人别杀它的黄牛的眼睛……我心里不落忍,就伸手摸它,让它别怕,有人疼它……”我们一群大人全都愣住了,那件作品的外在形态并非黄牛,我们刚才哄然叫妙,这个说有米开朗琪罗般的悲剧情调,那个说大有令人遍体清凉的禅意……但谁也没能像泼娃那样进入到审美的最高层次!许君一把将泼娃揽进了怀里,我和别的朋友不由地鼓起掌来。

⑥那件美瓷没有碎,它永存于泼娃心中,而且连同泼娃那出自淳朴胸臆的审美评语,将永远鲜活地珍藏在我、许君及在场的朋友们的心里。

(选自刘心武作品集《心灵体操》,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瓷器被“请走”时连用三个“随意”,用语诙谐,写出“我”的感受,突出瓷器精美,价格不菲。

B.文章注重前后照应,如“但嘱咐他千万不能动手摩挲任何东西”与后文“我心里不落忍,就伸手摸它”相照应。

C.第⑤段写听完泼娃的话后“我们一群大人全都愣住了”,表现出“我们”的惊讶和对泼娃摔碎瓷器的愤怒。

D.题目意蕴丰富,既指美瓷完整地永存于泼娃的心里,又指美瓷和泼娃的审美评语永远珍藏在“我”和友人的心里。

(2)第③段写许君一再邀请“我”去乐陶园赏瓷有何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看见泼娃的脸红得像团火,而许君的脸白得像块冰。

(4)为什么说泼娃的审美是最高层次?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大城小树

连亭

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②霓虹闪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若是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堆满楼、车的大城是死的,而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在树的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而这庄重与灵动的布景里,常常少不了鸟的身影。在大自然中,鸟是跟随树生活的,人们把树搬到大城,就把鸟引到了大城。唧唧啾啾的鸟声,给大城增添一抹轻灵的亮色。

③与大城相比,树很单薄,没有楼高,树间的鸟鸣也容易被汽车的噪声淹没。在大城,似乎人与树各有各的存在,各有各的活法,互不相干。但不管是否在意,大城越来越离不开树了。

④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树变换了风的走向,比如树接住了窗前的一缕目光,比如树读懂了匆匆行人的疲累,一切就有了不同。树不经意间的每一次摇动,每一次呼吸,对大城来说都是恩惠:休息时,人们用树的那抹绿色放松疲劳的眼睛;在车站候车时,人们需要行道树遮阳挡雨;大城有了树,仿佛装了无数净化器,人们在一呼一吸中感受光合作用的律动……

⑤走在人头攒动的繁华大街上,人有时会与一棵棵树对望。人们看着树,树也同样注视人,它们温和、宽容的目光,消融了人的紧张疲惫。有时经过一棵树,听到鸟鸣周匝,耳朵会突然醒来,头会不自觉地抬起来,对鸟投以欣喜的目光,对树发出由衷的赞叹,混沌的兴致一下子活过来,突然哼出一些遥远的曲调,仿佛自己又变回那个新鲜的血肉丰满的人。

⑥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大城添新居,费尽心力地将老家的一棵月桂搬进新家的花圃,我去看了这棵月桂,它已经有胳膊那么粗了。朋友说,这棵树是断不能割舍的,倘若不能将它带来,宁可回老家也不进城。我想起作家苏童也曾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树而耿耿于怀。有一天他突然在城里拥有了两棵树。他在文章里写到,这两棵树弥合了他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是父母和朋友都不曾做到的。我的朋友,并不像苏童那样是个名作家,但他与树的感情,和苏童是一样的。

⑦我曾在医院听了将近一个月的树声。我生的不是什么大病,却得住院,得手术,手术后又得住在白惨惨的病房里,怎么受得了呢!况且又不能看书,不能见很多的人,一天到晚或躺着,或靠着,无聊得很。我多么希望能跟外界多一些交流啊,只要能够冲破这狭小的病房,什么都是好的!

⑧有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一棵树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我还听到了鸟儿的声音,唧唧啾啾,唧唧啾啾……我睁开眼睛向窗子看去,见不到树,偶尔能看到鸟儿掠过窗玻璃的身影。我想,那窗子底下必定是站着一棵树的,不然哪来的沙沙声与鸟儿的歌声呢?我问从外面回来的母亲,母亲说:“是呢,是一棵碗口粗的杉树。”等我能从病床上起来走动,我就时常趴在窗口看院子里的那棵杉树。它挺拔,秀丽,枝叶间竟还隐藏着一个鸟窝,我猜想那窝里一定有正在孵化的鸟蛋。呵,医院里的一棵树上,生命正在悄悄地孕育萌发!一个清晨,我在病房里醒来,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中夹杂着雏鸟的欢叫声,急忙奔到窗口,只见鸟妈妈正给小东西喂食呢!

⑨医生说,我心态好,手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可以提前出院了。我竟很舍不得那树,我的康复是它赐予的。出院前,我专门去看望它,我忍不住对树授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繁茂,始终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⑩从医院出来,我终于又能走在大街上,走在一棵棵树之间。大城依然繁闹着,那一棵棵挺立在大城的树依然生长着。我想,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节选自连亭《以一棵树为起点》,有删改)

(1)文中的“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然而在大城,树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这句话是从文章中提取的,应放在文中第几段开头最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2段中画线句子。

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

(4)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从此这棵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5)文末说,“我们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人,像极了这些离我们或远或近的树,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文中的“树”让你联想到了谁?请结合文章内容闸述理由。

来源: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残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那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走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被砍去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治病获匾﹣﹣  ﹣﹣  ﹣﹣清廉从医﹣﹣  

(2)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⑨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义?

(4)品析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

(6)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

来源: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内容主旨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