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内容主旨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那年春节

黄咚咚

①那年我23岁。刚从学校毕业一年多,在一家纯文学的小型杂志社做小编,工资微薄,诸事不顺,感觉整个世界充满了一股令人心塞的戾气。

②临近年关,总还是要回家过年,看望一下爸妈。

③爸妈在老家经营着一家小馆子。店面开在镇上的小学校门口,主要卖包子、馒头、米粥,中午兼卖些家常小莱和米饭。爸妈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和面、发面、揉面,一个个拧下来,剁馅儿包好,守着灶火一屉屉蒸好,六点不到就开门,迎接第一拨打着手电走路或骑车来上学的学生,还有镇上早市摆摊卖莱的小贩,一直到下午学校放学、小贩收摊,才能收拾碗盘,稍事休息。

④记得有一次回家,无意间听到爸妈闲聊,说最近面粉又涨价了,本来馒头、包子一个只有一毛多的赚头,这下可能连每个赚一毛钱都够呛。我每年几千的学费,每个月定时拿到手的几百块的生活费,全是这一个包子、个馒头赚几分钱攒下来的呀。我当时一下红了双眼,悄悄别过身,从他们身边默默走过,回到房里才让泪水落下来。

⑤虽然工资微薄,但省吃俭用,总归还是节余下来几千块。我把钱取了三分之二出来准备拿来孝敬爸妈。那天,我把从银行自助取款机里取出的钱搁背包里放好,骑车去邮局,准备把钱汇给家里。不巧的是,那天邮局的柜台机器临时出了故障在维修,柜员建议我再走几步,旁边还有个邮局可以办理,但是快要到下班时间了,要赶紧点。

⑥我把都已经拿出来的钱往包里匆匆一放,把包往后背一搭,赶紧出门推上车往另一个邮局赶。途中等了两个交通灯,依稀感到有人在推搡我的背包,但动作轻微。下班高峰的人流汹涌,不等我回过神查看,红灯变绿,我又身不由己地连人带车被推搡着向前了。

⑦还好,到了另一个邮局时,还没关门。我赶紧把车停好,赶到柜台,准备拉开背包的拉链把钱拿出来。但是我看到背包的拉链是开着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怀着残存的侥幸往包里掏了掏,钱已经不在里面了。我感觉浑身的血液一下子就冰凉了。大脑一片空白。

⑧柜台里的营业员问了我妤几声,“姑娘,你要办理什么业务”,我完全没听见。等回过神来,我机械地对他摇了摇头,说我不办什么。然后失魂落魄地走出来,推上车。也不知是怎么骑回住处的,只觉得一路上风吹在脸上,冷得彻骨。

⑨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深不见底的失望与懊恼完全淹没了我。沮丧,难受得无以复加,我甚至一下子不想回家过春节了。

⑩第二天,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那时我家还没有装电话,电话是打到对门的畜牧站,让里面的熟人喊我妈来接的。我在电话里对我妈说,今年的票不好买,单位又正妤安排我值班,我就不回去过春节了。等年过了,开春暖和了我再找机会回去。

⑪其实,我已经早早买好了回家的车票我们杂志社也压根儿不需要值,我妈在电话里愣了愣,但也没多说什么就说:“哦,妈知道了,那你也要买点好吃的,找同学呀同事们一起过,不然一个人多冷清。”我说:“好,你和爸爸也吃好喝好,过个好年。”我挂了电话,一个人呜呜地哭了起来

⑫第二天,接到我爸打来的电话,说我妈坐火车来北京了,我惊呆了。我妈只上到小学二年级,识字非常有限,大半生里出远门并不多,竟然要独自辗转好几趟车从成都来北京!

⑬三天后,我在北京西站出站口的人山人海中,接到了时隔一年没见的妈,短发、微胖,穿着好几层毛衣,外面套着一件可能是我弟弟当兵退伍后带回家的黄绿色军服,挎着一个硕大的迷彩旅行袋,不用说,里面肯定装满了她早早就备好的、我爱吃的各种腊味、腌菜、腐乳、炒豆子、干豆角、地瓜。

⑭她的女儿说,今年不能回故乡过年了,她只好在严寒的年关奔波了三天两夜,坐了三十多个小时人挤人的火车,赶了两三千里的路,挎着那个硕大的迷彩旅行袋,把故乡搬到在异乡漂泊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暮想的女儿身边来。

⑮看见我的那一瞬,她如释重负,风尘仆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而在我的心里,扑簌簌的眼泪流成了一条河……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选文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第⑪段画线句中“我”哭的原因。

       我挂了电话,一个人呜鸣地哭了起来。

(4)请揣摩第⑭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把故乡搬到在异乡漂洎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暮想的女儿身边来。

(5)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⑮段的妙处。

(6)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妈妈的性格特点。

(7)读完选文,你内心一定有所触动,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尊贵的骡子

陈之杂

①一头骡子,它成天在主人的农场干着粗重的农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无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气的是,主人如此对待它,它只能认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侮它。

②一天,一个木雕师牵着一头驮着神像的驴经过农场。驴伤了脚,无法继续行走。

③"朋友,我的驴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骡子驮神像去寺庙,可以吗?"木雕师指了指骡子,看着骡子的主人,满脸期待。

④"当然可以。"骡子的主人看着木雕师,点了点头。

⑤"谢谢,谢谢!"木雕师向骡子的主人连连点头。

⑥骡子的主人帮助木雕师把神像放到骡子的背上。

A 骡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脚,又是甩尾巴

⑧木雕师牵着骡子,向寺庙所在的方向走去。

⑨骡子很不情愿跟着木雕师走,脚步迈得很沉重。但走着走着,它发现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脚步,向着它跪拜。 B 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脑袋举得格外高,步子迈得格外轻松,尾巴甩得格外欢快……

⑩走到一个菜场旁边,木雕师把骡子栓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去寺庙汇报。

⑪木雕师离开以后,菜场里的人和菜场外的人纷纷到骡子身边,向着骡子跪拜。那些卖菜的人还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给骡子。

⑫"没想到,我竟然是一头如此尊贵的骡子!我再也不回农场了,在这里过着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骡子心里想道。

⑬骡子就这样开心地吃着,想着。

⑭过了一会儿,木雕师带着几个僧人来到菜场旁边。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师于是打算牵起骡子往回走,可骡子站着不动。他用手拍打骡子,骡子还是不动。他推骡子的屁股,骡子还是不动。不管他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不肯迈步。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农场去叫骡子的主人来想办法。

⑮这时候,骡子吃惊地发现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C 人们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厌弃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⑯"这头讨厌的骡子是谁家的?为什么停在这里?"一个老者走过骡子身边,看着骡子,满脸厌烦。

⑰一个年轻人走过骡子身边,抬脚在骡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个小孩走过骡子身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骡子身上……

⑱骡子很悲哀,但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

⑲过了许久,木雕师回来了,带来了骡子的主人。骡子的主人要牵骡子走,骡子依然不肯迈步。主人高高地扬起鞭子,在骡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骡子浑身一颤,抖了一下脚,乖乖地跟着主人离去。

⑳大树下,木雕师看着渐渐远去的骡子,陷入沉思。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请阅读全文,理解情节,在下表甲、乙两处补写情节的相关内容。

驮神像前

驮神像时

不驮神像后

主人到来时

甲:   

骡子受到人们"跪拜"

骡子被人们厌弃

乙:   

(2)文中骡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文中A、B、C三处画横线的句子,A处和C处已做批注,请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这两个角度给B处做赏析句子的批注。

A处批注: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明骡子不情愿驮神像的心理。

B处批注:   

C处批注:运用对比修辞和心理描写,表现骡子发现人们对它态度改变后的茫然、失落心理。

(4)文章以"尊贵的骡子"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0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过年

①在我初二那年五月,寡居六年的母亲带着我改嫁了。

②我知道,母亲再不必为我走十里山路上学担心了,我家那两间四面透风的土坯房,也会在这一季的风雨中坍塌。母亲还告诉我:“就你一个,省心哪!”

③可当见到那个头发花白、长了张驴一样黑长脸的鳏夫时,我抱着母亲差点哭出声。我什么都不叫他,无法避免时,就用“他”代替。

④新家门前是火车站,有三间红墙灰瓦的工作室,虽然每天只有两列对开停一分钟的客车,和偶尔待避的几节货车厢,但那嘹亮的鸣笛声,和两条红禍色锈迹斑驳的钢轨,还是宣告了它与其他乡村的不同。我也有了自己的房间。这都是我愿意接受的。

⑤小站每天一个值班员,二十四小时吃住在那里,两班倒。我发现,每次见到那两人,他都长脸堆笑,谄媚又殷勤,不过总是那两句:“今儿当班儿呀?接车呢?铁路服真神气……”他还把家里的嫩黄瓜、尖辣椒、水萝卜等小菜儿送过去:“第一茬,尝尝鲜儿。想吃园子摘去。”其实昨天他就对另一位这么说过了,我很不屑。

⑥母亲却说:“人家能告诉你几点来车,跟司机多说几句话,小旗晚摆一分钟,这就成全咱了!”我知道,他们是为了煤。来这里待避的多半是拉煤的空车皮,他总是第一个爬进去扫煤。有时是一土篮带块的优质煤,有时是编织袋煤粉。一次运气好,还捡了一捆干海带。可他那个西房山偏厦总也装不满。后来我才清楚,他在里面挖了地窖,偏厦周边用油毡纸蒙着总也不动的柴火,其实是为地客防潮的。

邻居气得骂:这个老东西,又抢了先,便宜都让他占了。我也看不起他的贪得无厌﹣﹣煤扫家来也不烧,还总去抢干吗?

⑧好在时间不久,我就到县城读高中了,每月只回家一次。

⑨三年后,他风湿性关节炎加重,再也爬不上火车了,我也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大学。欢欢喜喜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七千多元的学杂费却令我和母亲犯了愁,母亲为难地说:“还得做套新行李呀。”“再买几件新衣裳!”他说完就出去了。

⑩第二天,家里来了一辆蓝色解放牌大卡车,他领人扒了偏厦,竟然拉走两车的煤,卖了四千多块钱。想到我以前那样对他,不由得脸上火辣辣的。

⑪大学期间,我周末和寒暑假都在做家教,很少回家,生活费用基本自理。大四那年寒假,我一天三个一对一辅导高三学生,年三十才回家。当我把三千元钱放到饭桌上时,母亲乐得直搓手,又摸着我头说儿子出息了。他也笑出满脸楣皱,鱼一样东游西逛,挨家讲如何如何了得

⑫工作第二年,我就在省城貸款买了房子,本想装修完带他们来住几天,可在冬至前一天,母亲因路滑摔出脑出血,去世了。送走母亲,我一遍遍翻检家里带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打点好,准备烧完头七带走。

⑬那天早上,他端给我一碗混汤挂面,就独自坐在炕沿边,目光空洞地对着地面出神。他明显瘦了,脸看上去更长,两只手像疙疙瘩瘩的枯树权搭在腿上。我放下碗,搜遍全身,把所剩七千八百元整钱都留给了他。他眼角发红,看着我说不出话。我急忙回避了

起风了,铜钱大的雪花在空中翻飞。预计火车就要进站,我拎起两个提包,他忽然像醒悟过来,伸手来帮忙。我说:“下雪呢,别出去了。”

⑮走出院门,我回头再次看了看这个名义上住了九年,实际没住满两年的房子,心说,我跟你再无瓜葛了!我心一横,快步走出院子。

⑯站台空旷,西北风更加凛冽,鞭子一样抽在脸上。我艰难地走到登车口,放下提包,调转身子紧固领口时,突然发现,他正袖着手,迎风站在小站东南角。风雪中,他就像戳在墙角的一截粗糙的树桩。绿皮火车夹带风雪呼啸着驶入算我才三个旅客的站台。我冒着打脸的雪花登上车门,还未来得及有所表示,车就启动了。我看见,那个被风雪裹挟的树桩向前挪了挪,眼前瞬间模糊。

⑰回来后,我总会想起那个风雪中的黑影。

⑱腊八那天,我几乎一夜未眠。

⑲翌日出门,我直接去了邮局买了张印有大红灯笼的明信片,投入邮筒。地址写的是小站后院,内容简单的几个字他都认得﹣﹣爸,我回家过年。

(选文略有改动)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理清“我”对他的情感变化。

  ﹣﹣②  ﹣﹣理解、关心﹣﹣③  ﹣﹣敬爱、依恋

(2)选文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邻居气得骂:这个老东西,又抢了先,便宜都让他占了。

(3)分析选文⑬段中他“看着我说不出话”的原因。

(4)体会选文⑯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站台空旷,西北风更加凛冽,鞭子一样抽在脸上。

②风雪中,他就像戳在墙角的一截粗糙的树桩。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⑤段对他的语言描写,目的是表现他的性格开朗,能说会道。

B.选文⑪段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他的自豪、欣慰之情。

C.选文段⑭中画线句子是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寒冷悲凉气氛,为下文写他仍冒着风雪送“我”做铺垫。

D.选文段中“爸,我回家过年”一句,语言简洁朴实且饱含深情,含蓄⑲表达了文章中心。

来源: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①年龄越大,就越认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见识到不同的人群,就越意识到他们的难得;越是和概念、理论打交道,就越意识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态,是多么的活色生香而又充满生命力。

②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③妈妈19岁嫁给爸爸。外婆生育了6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但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虽然说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宠爱,但至少没有遭受过任何对女性的轻慢,妈妈甚至还念到初中毕业,字写得比我还好,能自由阅读文学作品。只是她一辈子太忙了,从来没有任何闲情逸致,从来没有轻松地坐下来好好品过一杯茶,浪漫过一次。我对妈妈骨子里有温情倾向的唯一感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姐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④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来自这句话:"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尽管我已是家中第三个女儿,尽管连村里的老人都看不下去,开始同情妈妈命苦,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拖油瓶",知道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尽管四姐弟年龄接近,争吵不断,挨打不少,但打过以后,还是觉得活着有意思,眼泪还没擦干,就开始香喷喷地吃饭。我从小就怕死,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主动叫妈妈带我去乡村卫生院。是啊,我是父母赶在计生政策出台之前生下的第三个女儿,能顺利来到人间,又有什么理由不庆幸呢?

⑤我妈妈干过的事,我大致算了一下。

⑥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这种状况,一直断断续续坚持到兄弟俩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我的两个堂弟对妈妈非常好。另外,我的大舅、满舅、我的小姑、远方表叔,都分别将自己的孩子或长或短地放在我家寄养过,最长的有五六年。我家的情况是,我被寄养在外婆家,而别的孩子寄养在我家。至于他们为什么把孩子寄养在我家,可能因为我爸爸是老师,在他们看来,既能帮忙辅导孩子,也可以通过他的关系,拜托更多的老师关注孩子,甚至让他们顺利升上中学。这些现在看来无比麻烦的事,妈妈没有任何抱怨。

⑦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居然喜欢做饭。如果说,偶尔做一顿饭让人感觉到乐趣,但像她这样,连续50年,持续不断地为家人做饭,我就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妈妈是所有客人最喜欢的人。妈妈确实好客,好客的方式就是做饭给客人吃。妈妈做饭速度极快,两个小时可以做好20个人的饭菜。我一想到妈妈一辈子做过的饭菜够用火车皮来装,就汗颜不已。

⑧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承担所有农活,主要职业是做裁缝,她是我们整个乡镇最有名的裁缝,是少有的还会做大衣襟的传统师傅,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出自妈妈之手。在1987年以后她还开过杂货店,在开杂货店的同时,她学会了做早点,也就是蒸包子、馒头。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她发挥自己会做坛子菜的优势,做出了南北特色结合很好的油饺子和油炸包,这些美食干净、好吃,又禁饿,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乡村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承包过田地种西瓜,西瓜成熟后,又联系熟人去长沙街头售卖。想想,农、工、商、小手工业,这些行当妈妈都干过。她1949年出生,去年还在说,要不是年龄太大,都准备去考个驾照。我就是听了她这句话,才下定决心坚持考试,拿到驾照的。

⑨是的,妈妈大半生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忙、累,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她的生命如此落地,精神如此简单、清洁。

⑩我年龄越大,越对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深怀敬意。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妈妈做的最浪漫的事:          

②妈妈做的最值得的事:                 

③妈妈做的最多的事:                       

(2)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

(3)请结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

(4)文章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旧屋里的宝物

黄静远

①旧屋的外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巨响,刨机、挖机、铲车等开始张牙舞爪地撕扯着旧屋沧桑的面容。

②她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地拖着行李箱赶来,满面倦容。远远地望见警戒线里尘土飞扬,暗自懊恼来迟。

③于是加快脚步,向旧屋飞奔而去。

④她从人群中挤出,赶到拆迁现场指挥长面前,焦虑急迫地恳求道:“您好!非常抱歉,由于飞机误点,我来晚了。我家旧屋里还落下了几件很重要的东西,恳请你们暫停施工,让我进屋取下吧!”

⑤指挥长干脆地拒绝道:“那可不行,上面规定了时间,我们可耽误不得!

⑥四周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有人道:“指挥长同志,让人家姑娘进去吧!说不定人家落下的是啥价值连堿的宝贝呢,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找你们索赔呢!”

⑦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片戏谑的哄笑,继而有人起哄道:“说得对啊,指不定是祖传的宝物呢。”

⑧“停下工吧,让人家姑娘进屋去找找也好。

⑨“这栋老屋有上百年的历史,听说原先还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宅子,没想到如今也……唉……”一位白须老者捋须感叹。

⑩一些原本欲散去的人,听到老者的话顿时来了精神,个个像待宰的鹅似的仲长脖子翘首以盼。

⑪无奈之下,指挥长只好挥挥手,示意停工,同意她进屋。

⑫门虚掩着,并未关上。她轻轻一推,走了进去。

⑬旧屋里空荡荡的,墙角停放着一辆款式老旧、手工焊接的童车,漆红交错着锈色,那锈迹已然是时光沉淀的印记。依稀还可以听见从厨房里传来“咕噜咕噜”煮东西的声音。国外留学五年,她第一次回到这个旧屋。

⑭厨房门口放着一张竹编的老式摇篮。竹条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被岁月打磨成光滑润泽的棕红色外表,留下了时间的韵味。摇篮里摊着一床手工缝制的小被子,红底碎花的被面也有些陈旧。

⑮她走到厨房门口,思绪瞬间飘飞到从前……

⑯父亲忙碌的身影微佝,切菜的动作也有些迟缓,还时不时用左食指顶下已滑到鼻尖上的眼镜。后面跟着的那个“小不点”,身高不及他的腰部,正扯着他的皮带,哭闹着不让他做饭,要他陪着玩。他一面安抚着那个“小不点”,一面照应着灶台上的炉火。

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一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隐约间,她听见楼下传来小女孩“咯咯”的笑声……

⑱“来追我,快来追我呀……”,扎着羊角辨的“小不点”双脚快速地蹬着爸爸为她手工打造的童车,犹如脚踏风火轮般的神气。两只小手握着的小车龙头“吱呀吱呀”地左右摇晃着,链条随着转动也发出涩涩的响声。夕阳下的红光映着一身红衣的“小不点”,羊角辫上的红绸在风中肆意飞扬,发夹上亮晶晶的水钻装饰随着“小不点”渐行渐远,不断变换着角度,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光影变幻让他头晕目眩。“扑通”一声响,一路小跑在童车后面的他摔倒在地,破碎的镜片深深地扎进了他的颕角……

⑲她的视线逐渐模糊。“啪嗒”一声,眼泪滴在相册封面上,溅起一朵小水花。那两个身影已然消失不见,化作旧照片里的缩影。旧照片里,他额头上的疤痕依然清晰。

⑳“屋里的人赶紧出来啊,我们要开工了。”屋外传来不耐烦的催促。

㉑她猛然一惊,旧屋即将不复存在。而她能带走的除了眼前这些旧物便只剩了满腔的思绪回忆……

㉒她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旧竹床里静静地躺着那辆散架的旧童车和那一帧帧发黄的旧照片。

㉓人群中唏嘘声四起,等着一睹宝物的众人愕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略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语境,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的句子。

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

(3)下面A、B两句中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说明理由。

A.她双手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

B.她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

(4)选文第⑩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围观者心中的宝物和“她”心中的宝物有什么不同?试结合文章内容揣摩“宝物”的含义。

(6)每个人心中都有弥足珍贵的东西那么你心中的“宝物”是什么?试说明理由。

来源: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二十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儿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说姑姑说他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

⑧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亲从来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的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⑪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不要记别人的仇。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接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就赶快找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⑫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居成为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作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⑬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2019年第21期,有删减)

(1)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感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2)在作者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批注

  

第②段连用两个递进复句,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4)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来源:2020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两封信,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

【甲】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

【乙】

思: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小月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年6月30日,略作删改)

(1)“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启发?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A.“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

B.“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C.“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D.“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

(3)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结合加点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

(4)“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结合这两封信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来源:2018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别让果实长成诱惑》,回答下列各题

别让果实长成诱惑

①她是个懂情调的人,因为爱梨花的白,她让丈夫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梨树还来不及开花的时候,丈夫就去了国外。再后来,梨树花开花落,果青果黄,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她却只能守着梨树守着相思过日子。每年梨树的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邻的孩子目光艳羡。于是,不时有小脑袋在围墙外打探。

②她是个善良的人,明白小孩子的心思,明白他们心里和嘴里的那份馋。所以,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到屋里去。她家的围墙不高,孩子们费不了多少力气就可以爬上来,站在围墙上,就可以够得着树上的果实。她会躲在屋里看孩学们偷摘果子而发笑,孩子们的得逞,也是她心里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再后来,面对孩子探头探脑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可冬春时节,当她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思念的烦闷和寂寞就又会袭上她的心头。

③梨树上的果子没有哪一个能真正等到成熟就都告慰了孩子们的馋劲。孩子们喜欢她的大度,大人们喜欢她的善良。

④但终于还是出了事。有个孩子贪恋树顶上的一枚果子,爬上了树,结果摔了下来,折了腿。孩子在医院里躺了好些日子才康复,一出院,孩子的父亲就提着斧子径直来到她家,要砍掉她的梨树,说留着这棵梨树终是祸害,不定谁家的孩子又会从树上掉下来。她觉得他这样做有些无理,四邻更是觉得他太过蛮横,自己的孩子贪嘴受了伤,怎么反倒怪起了别人。在人们的指责声中,他抡起的斧子落不下去,悻悻地作罢。

⑤这件事使她觉得很无趣,便生了去国外与丈夫团聚的念头,于是办了签证变卖房产。哪知道第一个跑来要买她房子的,竟是那个要砍掉她的梨树的男人。

⑥于是房子易了主,院子里的梨树便有了新的主人。新主人还是不容梨树存活,搬来的第一天就要将树砍倒,但被邻居们劝住了。他们说,这棵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大家习惯了看。

⑦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还是听了大家的劝,扔了斧子,放梨树一条生路。自此,梨树仍在院子里开花、结果,仍有四邻的孩子在围墙外打探,艳羡枝头的果实。但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围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这样,一树的果实被罩在了围墙里,谁也够不着。孩子们都说他吝啬,邻居们也认为他太小家子气,不就几个梨吗,何必这样宝贝着。

⑧转眼就是秋凉,一树的梨黄澄澄的。他架了梯子,一个个摘下来。摘了一萝筐,又拆去了墙上的防护网。他将那些梨分装在许多塑料袋里,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让四邻品尝。大家都说,原来这树上的梨不是酸的,原来会有这么甜。

⑨自此,梨树在院子里年复一年地生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围墙上的防护网也是安了拆,拆了安。没有孩子再打那些果实的主意并因摘果子而摔伤。每一年的秋熟季节,小区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那一树果实的甘甜。他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让那一树果实长成诱惑。邻居们消除了对他的误解,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⑩他原来是想砍掉那棵树的,他觉得,他孩子的受伤,是梨树的过错。但后来他想通了,梨树并没有过错,错的是梨树的主人。它过去的主人是善良的,任由孩子们采摘果子,但恰恰如此,让那一树果实,成为了一树的诱惑,诱使孩子们学会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诱使孩子们去遭遇因这种获得而带来的危险。

⑪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

       (①【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梨树“已长成了小区里的风景”?

(2)同样面对孩子们“打探”和“偷摘果子”的举动,梨树的“旧主人”和“新主人”的做法分别是怎样的?

“旧主人”的做法: 她会主动给孩子们机会,有孩子趴在围墙上探头探脑的时候,她会回到屋里去。面对孩子们探头探胞的举动,她甚至故意敞开了院门。 

“新主人”的做法: 他却不容孩子们打这些果子的主意。他一发现有孩子在国墙外探头探脑或站在围墙上偷摘果子,就高声呵斥,他甚至去买了防护网安在围墙的上头。 

(3)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梨树的“旧主人”在让孩子们“得逞”的同时,自已也有了“收获”。她的“收获”是什么?

②第⑦段中写道“要不要砍倒这棵树,他犹豫了一阵”,他为什么会“犹豫了一阵”?

(4)从第⑨段来看,“他的良苦用心”带来了哪些好的结果?

(5)“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作者通过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长回声

◆周晴

①年少的日子是坎坷的,家里很少有快乐的气氛。唯独我生日那天,家里总是惬意的。母亲会烧那么多好菜,父亲也会制造不少惊喜,我便成了众星捧月的公主。

②每年,我都盼望生日。每年,我都在幸福中度过生日。终于,我十五岁了。"十五岁是个大生日,"同学这么说,父母也这么说。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家里的生日宴会。或许是房子不够敞亮,或许是长辈守在身旁,总归有几分别扭。如果父母不掺和,那么世界都会是我们的。一个狂欢的夜晚,一个只有我们的夜晚,才能证明我们的长大。对,我要以十五岁生日开启成年的大门!

③明天就是生日了,可是,我为难了。

④母亲回来了,提着大包小包。太多了!"都是你爱吃的!别只顾着看,搭把手!"她笑着说,带着喘。后面的父亲也抱着几个大礼盒,看着很是精美,撩起了我对明天的期待。

⑤我还怎么好开口呢?

⑥可同学早就约好了。如果父母请来外婆一家,狂欢、搞怪,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我嗫嗫嚅嚅地说:"明天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过生日,你们就不要参加了,好吗?"他们都愣住了,不吭声了。这沉默太让我煎熬了,我忍不住了,"再和你们补过,好吗?"

⑦爸妈,你们能理解女儿吗?她爱你们,可她已经长大,也有微不足道的社交,也想纵情恣意的飞翔,这难道错了吗?

⑧不知过了多久,爸爸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出去躲一个晚上。"

⑨第二天早上,他们已经不在家里了,只留下了灶台上摆满的荤素小菜、点心果盘。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菜摆满了一桌子,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得意中常常掠过几丝不安,剪不断,理还乱,拂去又来。等同学们到了以后,这几丝不安才冰消雪融。欢笑一下子充满了整个房间,相册、娃娃、围巾……堆了一桌子,我们吵啊、闹啊,笑声夹杂着歌声如海浪般起伏。当十五只蜡烛点燃的时候,我发现空气中才真正弥漫着自由和独立的味道。

⑩十点,父母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他们也似是高兴地与同学们打招呼,回自己房间去了。以后几天,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我也很难解释。难道,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

⑪不久的一个下午,朱叔叔夫妻突然联袂来访。一进门,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儿子生日,来你家混顿晚饭!"朱阿姨也忍不住说:"十月怀胎,一生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十五岁,本想欢欢喜喜给他过个生日,却被嫌弃!他要同学,不要老头子老太婆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大家都愣住了,妈妈跟着长叹一声,爸爸也朝我眨眼晴,我鼻子一酸,竟无语凝噎。

(1)作者为什么认为没有长辈在场的十五岁生日,才能"开启成年的大门"?

(2)生日宴上,父母极不情愿的这一"躲",实际上,预示着亲子关系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你自身成长经历出发,说说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成人就意味着在亲情和自我中取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请简要分析文末朱阿姨的流泪与"我"的凝噎,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5)积累链接:请将下边《鱼我所欲也》中的句子填 写完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来源:2021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曹文轩的《我的语文老师》,完成各题。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桌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 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 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 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1)选文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如果把第⑤段中的加点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

(3)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②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4)阅读全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⑪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 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⑫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⑬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⑭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 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⑮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2020.9《青年文摘》)

(1)选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标题中"灵魂的样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3)赏析第⑨段中"蜇"字的表达效果。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4)选文主要写"坐姿",③④两段为何要用大量笔墨写那个"孩子"的青涩?

(5)下面对选文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第③段描写那个"孩子"时,连用三个叠词"悠悠淡淡""细细微微""羞羞涩涩"细腻地表现出那"孩子"在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的样子。

B.

文中第⑥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⑦段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样子。

C.

文中第⑪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⑭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

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⑫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文章主旨。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癯、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讲诚信,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菜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轻轻点了点,水珠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菜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米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 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⑪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菜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菜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对自己的磨刀手艺很自信,自信来自于他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的经验。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⑫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颏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菜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⑬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⑭有跟张师傅熟识的老顾客,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⑮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小说故事情节

人们心理反应

张师傅在小区里吆喝磨刀

半信半疑

张师傅现场展示磨刀手艺

       

张师傅讲述自己磨刀故事

理解接受

       

(同行)诧异感激;(老李)担心忧虑

张师傅想开磨刀公司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②赏析第⑭段加应词的表达效果。

(3)老邹在本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舵链

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司令部安排我去石砬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你体格差,我先上。"班长说。"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

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掌着绳子往回走。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班长蹲下呜呜地哭。"起来!把泪擦掉!"马参谋长喝道,"你跟他喊话,不许停。""是!"班长抹把泪,立即与矮个子兵对喊起来。刚开始,矮个子兵声音还挺正常,过了一会儿,声音就开始发颤了,而且半天回一句。班长赶紧喊:"咱们唱个歌吧!"说着领头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矮个子兵马上跟着唱。"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大家都唱起来。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我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戛然而止。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马参谋长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班长哭喊:"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着,大家都给你敬礼呢!"一只只手臂举了起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马参谋长喊道:"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一直看着马参谋长。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到了石砬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

第二天。风停了,我乘艇返航,结冰的舱盖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矮个子兵正看着舱盖发呆,我说:"想什么呢?""我总忍不住想,我要是掉海里了,我妈可咋办?"他声音有些发抖、竟流下泪来。我轻声问:"那你还要坚持上?"不上咋办?航链要是不接上,就得任船在海上漂了,总不能眼瞅着船翻了吧?

望着他缠满纱布的双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作者:马晓丽。有删改)

6. 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7. 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8. 作者是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 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来源: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犁尖上的往事

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好日子,好日子呀。"

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大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跳。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好犁,好家伙呀!"

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 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

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农谚说:"冬天手不闲,春天吃不难。"

漫长的冬天,"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

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挑着担子,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铸犁头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有人砸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拉风箱的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哧"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

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故乡自古便有崇尚耕读传家的遗风,这样写开门见山,易于进入回忆情境。

B.文章描写父亲对犁的态度,实际上代表了农人对农耕工具的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情。

C.文章中两处描写犁"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虽寥寥几笔,但意味深长。

D.现在的机械化农业不需要使用犁这样的传统农具,对此作者有着深深的遗憾。

(2)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文中的农事活动,请完成下面的"助读小卡片"。

农耕时节

农事活动

  

擦拭、敲打犁

谷雨时节

  

  

  

冬天

新铸犁头

(3)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4)作者对"铸犁头"作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来源: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草有本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个性特征,在旷野里自由的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天,"草不谢荣于春风",感恩与回报尽在枯荣之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只能是造物主对大自然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所以恨野草的人,必斩草除根。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在和煦的春天,优雅的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的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2021年4月3日)

(1)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3)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5)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来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内容主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