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章结构分析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蜕变

蔡澔淇

    她用胖嘟嘟的小手紧握着婴儿床的栏杆坐着,舌尖不住地舔着刚长出的两颗门牙,灵澈的眼珠子骨碌地转动,四处张望。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了点点金圈。一片葡萄叶摇曳着飘下,落在她的脚跟前。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渐庞大……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紧搂住她的双肩,焦急的望着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减了毛虫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这么晚了,怎么会有毛虫出现?”

她紧依着他,相偎坐着。见到毛虫引起的疙瘩已消尽了,代之的是满脸燥热。她瞥了他揽着她肩膀的手一眼,偷偷抱怨:这么晚出现,再半小时宿舍就要 关门了。

“妈咪﹣﹣妈咪﹣﹣”最断人肠的呼喊将她手中的蚂蚁上树炒出锅外。她慌忙跑过去,小女儿蜷缩在婴儿床的一角,满脸诧异的哭叫着。一条毛虫肆无忌惮地在婴儿床的栏杆上爬行,她一阵昏花,用了四十年的心脏几欲罢工。小女儿挣扎着想爬起来,令人心碎的哭泣成了啜搐。她咬咬牙,解下围裙往栏杆用力一挥,毛茸肥圆的毛虫滚落于地。她抬起脚,闭起眼重重一踏,觉得脚下一阵瘫软。

    “不要怕,”她强抑住胸腹的翻腾,轻抚着女儿泪水纵横的苍白面颊,“不要怕,毛虫并不可怕。”

    她坐在摇椅内小憩,枯皱的手握着身旁婴儿床的栏杆。初夏晌午的阳光穿过葡萄棚,在她身上洒满点点金圈。

“奶奶,”是小孙女清稚的童音,“那是什么?”

    她朝小孙女圆胖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一条肥厚的黑线正由阳光下往阴影处滑动。日光下鲜明的黑线掀开了她人生的相簿,一组组幻灯片在眼前跳动。她深吸口气,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仅剩两颗门牙朝小孙女笑笑。

“那是蝴蝶的幼虫。”她说。

【注释】①蚂蚁上树:四川名菜

(选自《台湾极短篇小说集》)

•故事•场景的组合

(1)阅读小说先关注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各用一个词填空。

小小的毛毛虫、伴随着“她”走过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

小小的婴儿床,承载了“她”、“  ”、“  ”的童年。

故事以毛毛虫为线索,始于初遇时的  ,历经再见时的恐惧,终于凝望时的  

•语言•意义的蕴含

(2)画线句中,“她”两次说“不要怕”,仅仅是在安慰女儿吗?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称呼•人物的标识

(3)小说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她”来代替。请说说作者的意图。

•标题•主旨的暗示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蜕变”的理解。

来源: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楸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的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多多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盯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在墙壁的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和,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的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净的雪里胡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的怎样的心理?)

(3)有人说第⑪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4)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几个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_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⑬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小时候,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

情节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

“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

  

几天后

  

(2)你怎么理解“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而父亲却“一脸快乐的表情”?

(3)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②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4)选文第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析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6)读了选文以后,请结合生活实际淡谈你的收获。

来源: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桃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

(2)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来源: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

    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 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小说●情节梳理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①  

第二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

袁省梅

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来,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幼园。妈妈说:“咋说城里幼儿园也要比农村的强。”小迪却不乐意。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来说,不过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

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妈妈顾不上,听他叫的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来陪他玩一会儿。这时,小迪最开心。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⑦小迪今天不高兴,一进门,就跑到了阳台上,抓起他的冲锋枪,黑着眉眼,对着妈妈嗒嗒地扫射,嚷:“妈妈说话不算数!”

⑧前几天,妈妈说小迪生日时,带小迪去公园玩。小迪去过一次公园,是妈妈刚把他接到城里时。小迪说:“我要坐转椅。”妈妈说好。小迪说:“我要玩碰碰车。”妈妈说好。今天是小迪的生日,妈妈却说厂子的活儿催得紧。妈妈说:“改天去。”等妈妈骑着车子驮着他到了公司楼前,把他抱下来,他就蹲在地上不起来,眼里一颗一颗砸在地上。妈妈扯着他的手,叫他快上楼。小迪拧着身子,被妈妈硬是拖着上来了。一上来,妈妈手里就抓了电剪刀,嗖嗖地裁剪,不理小迪了。

⑨小迪看妈妈不理他,悻悻地丢下枪,嘟着嘴,踢一脚气球,踢一脚皮球。看着气球皮球被他踢得嘣嘣嘣乱跳乱滚,他又开心了,咯咯咯咯地笑。玩了一会儿,他跑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要饼干吃。妈妈手上抓着电剪刀,盯着台子上的布,叫他自己去包里拿。妈妈提醒他洗手。看着妈妈,他想妈妈要是看他一下,他就会去洗手,科妈妈一下也没看他。小就没有去洗手。他从包里摸出一把饼干,嗵地躺在一堆衣服上,掰着饼干往嘴里扔。

⑩“咦,小迪放学了?”

⑪是老板。小迪倏地站了起来,抓着饼干的手藏到了身后,叫了声“叔叔”。

⑫老板在小迪头上摸了摸,说:“可不能淘气,这么多机器。”

⑬小迪点点头,悄悄把饼干塞在衣兜里,从妈妈工作台上抓起小剪刀,对老板说:“叔叔我不淘气,我帮妈妈剪线头。”说着,就蹲在衣服边,拎起一件衣服,找寻线头,找到了,就噌地剪掉,是又小心又认真的样子。老板笑笑,走了。

⑭小迪剪着线头,听见楼下小孩子玩游戏的声音。小迪说:“他们在玩捉迷藏。”小说:“我也玩过捉迷藏。”小说:“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呢。”小迪说着,就扔下剪刀,跑到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楼下的草地里,果然有几个小孩在玩耍。楼房太高了,小迪看不清楚。窗户前的桐树上飞来的喜鹊,小迪倒看得分明。小迪看着喜鹊,伸出手“一、二、三”地数。还没等他数完,树上所有的喜鹊就呼啦啦全飞走了。小迪看着越飞越远的喜鹊,看着自己的胳膊,说:“我为什么没有翅膀呢?”

⑮小迪哇地哭了起来。

⑯小迪的哭声响亮。

⑰小迪响亮的哭声在工作间里一点也听不到。或许也能听见,可谁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在哭还是笑呢?

⑱突然,小迪伸开双臂,咯咯笑着喊:“妈妈,你看我长翅膀了……”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1)请分析第②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3)请给第⑨⑭段中画线句做批注。

(4)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以“我为什么没有翅膀”为题的用意。

来源: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如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这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摘自《意林》总第52卷,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情节内容

情感态度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讽刺、疑惑

好奇、吃惊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运用动作描写,还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3)请品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

(4)读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5)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6)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

(7)结合选文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佚名

①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②初听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

③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那年月,尽管父母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日子还是过得非常紧巴。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可那个时候,我一点都没有被阳光沐浴的快感。我一直想离开这个木屋。

④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弟三个。为了让我和哥哥能够上学,大姐早早就抛下她心爱的书包,和父母一起种地耕田,可是供我们兄弟二人读书的费用还是无法攒够。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我回家把喜讯告诉了父亲,原以为他会像我一样兴奋,谁知他却沉下了脸,默不作声。我无法读懂父亲的表情。哥哥刚刚高中毕业,高考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又找不到工作。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

⑤抽完一袋水烟,父亲干咳了一阵,差点喘不过气来。一会儿,他头也不抬地说:“迹是读师范吧,读师范不用交学费。”我感觉得到,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东西哽在他的喉咙里。此前,我曾经跟父亲说过,我要读高中,考大学。当时,父亲只是说,看情况,尽力吧。我以为父亲答应让我读高中了。谁知道,在我尽力考上高中之后,他却说出这样的话。A我不说话,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父亲终于稍微把头抬起,可能是想看我是否已经走开。当我的目光与父亲相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里满是泪水。一个从来不把困难当困难的汉子,竟然在自己儿子面前,流下了如此无助的泪水!B我再也说不出话

⑥开学的时候,我背着一只破旧的木箱,独自一人走进了师范学校的校门……

⑦四年的师范校园生活,父亲那盈满泪水的眼,始终在我的身后注视着我,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敢有一丁点马虎。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我充满信心地到县里报到。凭我的能力和成绩,是完全可以被安排在县城学校的。可等到分配方案下来的时候,我却被安置回村里的小学,被告知遵照的是生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原来真的是被安排在县城的,可又被别人顶替了,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

⑧想到大学梦的遥不可及,县城学校的工作又被人顶替,我悲伤至极,可又无可奈何。

⑨父亲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回就回吧,有什么不好呢?”稍顿一下,父亲又说:“该是你的,总是你的。”阳光穿过木屋的木篱缝隙射进来。父亲看着那一束束亮汪汪的阳光,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当时,我并不太在意父亲这句话。也听不懂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只觉得父亲在自欺欺人。

⑩在村里小学教书,虽然心有不甘,但想想父亲那么多年来勒紧裤带,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怨言,也就释然了。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父亲,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我的人。我一心扑在教学上,简直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教学之余,我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上千个夜晚从未放弃灯下苦读。三年后,我终于通过自考捧回了沉甸甸的大学本科文凭,圆了我的大学梦。此时,父亲开朗的性格又回来了。每次我回到家,他都套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找到你该去的地方了吗?”我听出父亲所说的话的意思了,他是警告我、鞭策我,要我更加努力。

⑪因为工作出色,我被调到县初中任教。斗转星移,寒来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圆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也成就了越来越优秀的自己。当我站在“省优秀教师”的领奖台上,台下掌声如潮水般响起……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苦难、挫折都在汗水的浇灌下开成了花朵。

⑫“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父亲的这句话,我现在觉得很有道理,我终于明白;阳光永远是最公平、最无私的。谁早起谁就早拥有;谁要是不愿睁开眼睛,谁的天就永远不会亮堂。

(选自《读者文摘(大全集)》2016版,有删改)

(1)请梳理文章第④段一第⑪段的情节。

  

  

③“我”通过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2)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3)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我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屋,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一定首先光顾我的床头,毫不吝啬地将刺眼的阳光洒在我的床上。

(4)请分析第⑤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A我不说话。

B我再也说不出话。

(5)请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几年来,我们兄弟,已经把家里都榨得干瘪了。

②才有了那个堂而皇之的“原则”。

(6)请分析第⑫段的作用。

来源:2017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咕咕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1)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第一次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第三次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2)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加点词语)

(3)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4)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5)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

来源: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水晶心

【美】弗朗西斯•弗罗斯特

(1)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亲切的感觉。当他赶着牛群走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那些大山。

(2)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累累的农场。后来,邻居哈德把女儿萨丽嫁给了他。

(3)婚后,萨丽发现她所嫁的不只是个农夫,而且还是个诗人。那天,他拿着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走到她面前。

(4)"我无法给你别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欠着债,但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带给你树林里的东西。"

(5)她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他面颊上,"我更喜欢树林里的东西,约翰。"

(6)"这儿有一首诗。"他朗诵了起来。

(7)听完后,她大为惊讶,"啊!真是棒极了!约翰!是你写的吗?"

(8)他惭愧地露齿一笑,"这……"

(9)"一定是你写的!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写诗!再多给我写一些吧!"

(10)"晚饭后我再给你读一首。"他说。

(11)他走进谷仓,从干草垛里掏出一本被虫子蛀过的诗集。他曾想,既然没什么可送给萨丽的,那就给她一点别的东西﹣﹣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的最美的诗句。他并没有想到她会以为是他写的,而且还给她带来了欢乐。他坐在干草垛上又背下了一首。

(12)晚上,他们在晒谷场上散步,看着大山,他用低沉的声音给她朗诵。她的欢喜对他来说比饭菜更香甜。

(13)儿子出生后,他逐渐增加了一些新诗,每次她都会说:"写得真好,约翰!"

(14)女儿出生那年,庄稼很不好,债务沉重地压在他的身上。冬夜里,孩子们进入了梦乡,萨丽坐在火炉旁缝补衣衫,他就靠在椅子上,端详着她,心里在想,即使用最伟大的诗歌来形容她也绝不过分。这时,她抬起头微笑着说:"再给我朗诵一遍《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吧,约翰。"

(15)他轻声朗诵起来:

"啊!爱人,让我们肝胆相照。

因为,

尽管这个世界在我们梦中

是那么丰富,那么清新,那么美好,

而在现实中

却没有欢乐,没有温馨,没有阳光普照。

我们好像站在漆黑的原野上,

听凭世风日下,正不压邪,风雨飘摇。"

(16)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就死了,萨丽也病得厉害。债单上又增了一笔医药费。

(17)光阴荏苒,他们辛辛苦苦、一点一滴地减少着债务。

(19)"您还记得那些年爸爸读给您听的诗吗?它们都在这本书上!看这儿﹣﹣'去吧,从山里来的牧童,因为他们在呼唤你……"

(20)"这是那年冬天,孩子死了的时候,他读给我听的。"

(21)"他一直在骗人!他说是他写的这些诗!"

(22)"不,"萨丽低哑地说道,"是我对他这样说的。除了诗以外他什么也没说过。我永远不让他知道我已了解了事实。不然他的心都会碎了的。我现在知道了他是多么爱我……"

(23)六十岁时,约翰到山下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回来后,他走进谷仓,坐在干草垛上,哭了起来。他给她背了四十年的诗,他们俩相濡以沫,真是像诗里讲的"肝胆相照"。现在好了,他再不需要昧着良心给她背诗了。

(24)萨丽在谷仓找到他。他们一起来到晒谷场上,又注视着大山。   

(25)"大山是我们的了,我们可以尽情地看了,一直到死。"他说道。

(26)但是,就在那一个星期,萨丽发起了高烧。约翰心如火燎,紧握着她发烫的手指。

(27)"约翰,"她哽塞着说,"诗,新的。"

(28)他怔住了。所有背过的诗他都反复地念给她听了。

(29)"好,亲爱的。"他吃力地把一个个字组织在一起,为她作了一首诗,他自己的诗,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

"那些永远属于我们的大山啊,

把飞花般的群星撤满天上。

大山用夜的语言互诉衷肠,

直入云霄的峰巅像插上了翅膀。

我和我的爱人将攀上群峰,

乘上那岩石的翅膀在长空里翱翔

她把头埋进我的臂弯,

我把唇垂在她的脸庞。"

(30)"是你写的,约翰?"

(31)"是的,是我自己写的。"他说。

(32)他把她埋在能看到大山的地方。那本诗集同七瓣莲一起躺在她的坟墓上。

(选自《心灵的日出》,有删改)

(1)约翰为什么送给萨丽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阅读第(3)段,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题中的"水晶心",喻指澄澈美好的心灵。小说中的约翰和萨丽都拥有这样的水晶心。

B.

小说中介入诗歌,丰厚了内容,增添了诗意,也使主人公真挚的爱情更令人感动。

C.

小说用浪漫的笔调描绘出多幅温馨的画面,反映了主人公顺利美好的生活境遇。

D.

萨丽的死,给童话般的故事添上一抹悲剧色彩,使小说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在约翰"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诗"中,他为什么要借助"大山"表达情感?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4)《心灵的日出》一书的编者将这篇小说编人"第二种生活"单元。结合小说内容,联系下边的单元导语,探究编者的意图。

当有人开始写字,

日子就有了味道。

当你用文字创造世界,

生活就向你显示她的辉煌。

来源: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童话•故事

(1)“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童话•语言

(2)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童话•形象

(3)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童话•意义

(4)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佐纪

【日】北野武

    小学六年级生日那天,母亲要去买东西,突然叫住我:“小武,快去穿衣服!”

    那是除了远足以外,我第一次坐电车,而且还是要去买东西,这令我兴奋不已。一路上,我盘算着是买棒球手套好呢,还是电动火车好呢。最后,我们在神田站下了车,我被带进一家大书店,才刚嘟囔一句“买书啊”,后脑勺立刻挨了一巴掌。

    如果是《世名著》全集,也就罢了。当母亲买下算术以及什么什么的总共十本《自由自在》系列儿童专用参考书时,我头都昏了。哪有什么自由自在?明明是不自由不自在的日子。

    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

    当时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有那种心理。我母亲也一样,把一切,包括自己剩余的人生,通通赌在孩子的将来上,相信一定会有所回报。

    常言道“家贫出孝子”,身为孝子们的弟弟、家中老幺的我,却完全没有为家里打拼、要出人头地的想法,总是按捺不住想玩的心。

    小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老想着打棒球,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觉得我可怜,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帮我买了棒球手套。但母亲根本就不准我打棒球,就连拥有手套也会惹她生气。

    我家只有两个房间加一个厨房,一个房间四叠(注:一叠=1.62平方米)半,另一个房间六叠。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这类时髦玩意,没处藏手套。

    不过走廊尽头,有个勉强算是院子的地方,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银杏树下,假装没事的样子。

    我每逢打棒球时才把手套挖出来。有一天,当我挖开泥土时,手套不见了,只见塑料袋里装着一堆参考书……

    母亲认为我迷恋棒球,是因为时间太多,便又安排我去英语和书法补习班。

    足立区附近极少有英语补习班,于是我去了三站地之外的北千住补习。我骑自行车往返,假装乖乖去上课,其实都跑到附近的朋友家或公园,玩到时间差不多时再回家。

    有一次,一回到家,老妈迎面就说:“Hello,how are you?”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默不做声,结果挨了一顿好打。

“你没去上课吧?!要说‘I am fine’,混蛋!”这真叫人不寒而栗。她怎么知道那些英语的?其实她是为了我,硬学会了那几句。

    她还要我去学书法。我照样逃课,时间多半花在打棒球上。偶尔感到内疚时,我就在公园的长椅上,拿出砚台和毛笔,大笔挥洒自己的名字。

    她突然要看我书法练得如何,我就拿出在公园里写的给她。她一看便勃然大怒:“书法老师一定会用红笔好好批改的,你这胡乱涂鸦的脏字,就是想假装去上过课也没用。”

    我听了以后,拿出仅有的一点零用钱,到文具店买了瓶红墨水。接下来,自己先写好字,再模仿老师的笔触批改,等着母亲再检查。

“小武,习字拿来我看看!”

    正中下怀,我立刻兴奋地拿给她看。可是批改的红字实在写得太烂,又被拆穿了。

    仔细想来,我的人生似乎就是和母亲的抗争。

    后来,我考上明治大学工学院。对母亲来说,这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却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果,来结束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关于这件事,我只有抱歉。我的行为等于上了擂台却放弃比赛。但是,我们母子的较量,并非只限于读书这个领域。母亲还有更大的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我出人头地,至少和哥哥姐姐一样。这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矛盾点。

    因此,对于总算考上大学的儿子,母亲的干涉并未停止。另一方面,我认为考上大学是凭自己的实力,毫无感谢母亲的心情,反而有点厌烦她。

    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

    那是大学二年级的春天。趁着母亲外出在附近工作的时候,我开着向家具店朋友借来的货车,把行李搬出来。真不凑巧,只见母亲拐过前面的街角,迎面而来。

“小武,你干什么?”

“我要搬出去。”

    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都读大学了,又不是小孩子。绝对别给我回来,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坚信,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

    那是朋友介绍的房子。房东是位老爷爷,已经退休,在自家土地上盖公寓,靠着租金勉强生活。一个六叠的房间,一般月租都要七千日元,这里却只要四千五百元,非常便宜。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的确是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快,我又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里。别说是学校,连打工的地方都爱去不的,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偷偷摸摸爬窗出入。

    窗外寒风呼啸的季节里,我照例快中午时还躺在被窝里。

    房东来敲门:“我有话跟你说。”

    我呆呆站着,只有一句“对不起”。混沌的脑袋认识到半年不缴房租,只有滚蛋一条路,却突然听到怒吼:“给我跪下!”

    我心想:这房东想干什么?但还是露出一点反省的样子,乖乖跪在地板上。

“哪里有你这样的蠢蛋?”

“啊?”

“欠了这么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

“不,我想你肯定会叫我滚。”我低头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

“因为房东您很仁慈。”

“这就是你幼稚又愚蠢的地方。”房东叹了口气,“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紧跟着过来,是坐出租车跟来的。”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缴,就来找我拿。’就这样,你母亲一直帮你缴房租,你才能一直住在这里。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没有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你也稍稍为你母亲想想吧。”

    房东走后,我瘫坐在棉被上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

    乖乖听母亲的话,洗心革面,好好读完大学,像哥哥一样当个学者搞搞研究,不是很好吗?处在这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是感到有些不满,但具体不满在哪里,又怎么也说不上来。

    我想起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不是工人、出租车司机,就黑道混混。

    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

【注释】①佐纪,北野武的母亲,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编剧、笑星、主持人,1997年凭《花火》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佳导演。

(1)本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请简要回答。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那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自由自在”一词有什么意味?)

②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此时的母亲为什么“茫然”了?)

(3)文中写房东训斥“我”的片段有什么用意?

(4)作者曾经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而他又说“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看似矛盾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喊魂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 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 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徐建英)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  →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  →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3)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6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来源: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⑫返回伦敦不久,女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⑬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⑭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⑮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⑯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⑰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⑲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而这些“昔日的宝贝”,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本文有改动)

(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C.→D.起劲地侍弄→E。

(2)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②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3)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⑱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章结构分析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