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
3D 打印的革命性
3D 打印源自100 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
3D 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 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发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称3D 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 打印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业的迅猛崛起。
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 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现今,3D 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10 多个不同的行业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格局。其实,众多的3D 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 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萧条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3D 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 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3D 打印机能精准地“打印”原物的特征。
B.第二段中“3D 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的表述,很好了佐证了第一段末尾“(3D 打印)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的说法。
C.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印证了前面“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一说法。
D.3D 打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行业,选文介绍了它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

结合选文,请找出3D 打印的优点有哪些(不少于两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团雾--高速公路上的杀手

①2013年6月4日6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833-841千米路段,东西两侧车道突发16起交通事故,共造成56车相撞,致14人死亡。

②有关人员在分析上述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些严重交通事故的杀手就是团雾。

③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也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那些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就是团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是清晨6-8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团雾的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其易出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另外,雨后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也较易出现团雾。

④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似的,四顾朦胧,团雾以外,视线良好;第二,团雾内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10-20米;第三,团雾覆盖范固呈分段形态,有的地方雾很少,有的地方雾很浓;第四,团雾的覆盖面积大小不一,大的团雾覆盖区域长约5000米,小的团雾覆盖区域长度仅有1000米。

⑤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低的特点,而被称为"高速公路杀手"。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⑥团雾的危害之所以这样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⑦首先,团雾的特性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⑧其次,驾驶员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不佳,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明适应指的是,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人眼需要1分钟能完成明暗适应性的转换。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得多。一般情况下,人眼需要15分钟才能恢复一半的视觉感受性,大概4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因此驾驶人由明朗路段一下子进入团雾路段时,周围环境的能见度大幅降低,人眼不能迅速适应,视力无法得到及时恢复,由此造成反应滞后,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⑨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使得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驾驶员会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因为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使前后车发生追尾。

⑩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刺激信号,并对其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信号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辨别难度有关,辨别难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当车辆驶入团雾区后,四周白茫茫一片,降低了车辆给驾驶人的刺激强度,增大了驾驶员的辨别难度,使得他们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⑪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⑫那么,面对团雾,我们该怎么办?

⑬公安部交管局的专家提醒大家,驾车出行前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注意沿途天气预报。一般来讲,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更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在清晨出现团雾。

⑭同时,驾驶员行经团雾多发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发团雾,应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减速行驶。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期,有改动)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简要分析选文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

选文第④段中面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5.

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 团雾的形成-般受空气湿度、风力、昼夜温差等方面条件影响。
B. 和普通的雾相比,团雾能见度更低,势力范围较小,覆盖范围呈分段形态。
C. 与人眼的暗适应特性相比,明适应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更大。
D. 途经团雾多发路段,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如遇突发团雾,要尽可能减速慢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细说电子垃圾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世界上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②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例如,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③在暴利驱使下,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从表面上看,这是在"炼金",实际上,电子垃圾已成为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等废弃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环境杀手。

④为什么这样说呢?

⑤电子垃圾含有汞、铬、镉、铅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很难分解。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会进入土地或水源中,人体吸收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属会在人体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极限,人体就会发生各种重金属中毒。

⑥电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质材料作外壳,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抛弃到陆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时候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这些动物肉质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会影响土质和土地肥力,导致土质松软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烧塑料,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⑦电子垃圾中的各种阻燃剂、溶剂都是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化学药剂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诱发癌症等人体病变。

⑧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显现,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可行的制度与经验。

⑨在欧洲,德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堪称典范,制度规范和技术均较为发达。早在1991年,德国就颁布了欧洲第一个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法律--《电子废弃物法规》。1996年德国公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德国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它利用各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提供网络化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收集废旧电器。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

⑩面对电子垃圾给我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电子废弃物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行动,采取多管齐下的强力应对措施,全力阻止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⑪2014年,环保部启动了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有删改)

1.

选文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概括选文第⑤-⑦段的主要内容。

4.

阅读全文,具体说说如何阻止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

5.

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A. 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 因为从电子垃圾中能获得暴利,所以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
C. 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电子破碎机来粉碎废旧电器,使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
D. 环保部启动的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速铁路新时代
李俊义 王晔彪
(1)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在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向国民提供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
(2)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坚持“引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300公里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实现了全面引进核心技术、最低价格引进并国产化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介绍,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新下线的动车组,其技术特点是8辆编组,4动4拖,采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方式,在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高速转向架、车体空气动力学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处于当今世界领先地位。
(3)国产时速350公里车组的研制,除了引进世界高速动车组成熟技术,还适应中国铁路客运需求特点,进行了许多优化设计和创新。根据动力学原理,设计的车体外形呈流线型,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噪音;采用高速转向架、防撞车体结构和独特的防火设计结构,不仅具有速度快、乘坐舒适的特点,还具备了较高的安全性能;配备了车载技术诊断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各种功能设备故障的检测、预报和排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使旅客免受列车高速会车,以及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对车内的影响。
(4)动车组在设计、制造上体现了以旅客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如内部结构典雅、视觉效果好、和谐分布隐形光源的照明系统、可旋转式座椅、多媒体影视系统、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等,而且车内装饰材料100%达到国际相关环保标准,为旅客提供了绿色环保的乘车环境。
(5)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到上海全程将缩短至5个小时;而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预计从北京到石家庄只需1小时。
(6)中国将迎来一个高铁新时代!
(摘自《半月谈》,有改动)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国产时速350千米动车组的研制?
文段(2)中划线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未来的交通发展提出两点设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语段的说明对象是               。
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方法:                      作用:                                                                   
“几乎与河面平行”的“几乎” 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2)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来源: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
灯光是一种毒品
艾先立
① 1880年3月31日,人类的灯光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从此,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如今,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欧洲和美国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一l0%的比率增长。
②这眩目的明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辩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据统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明亮的灯光也会干扰蚕蛾的迁徙,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③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本来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的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后果是,蜉蝣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可见,人工光的泛滥会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更糟糕的是,西雅图市弗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他的研究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毒品。滥用灯光。就是在危害健康。”
⑤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他们建议对固定照明设施进行遮盖,并将散射光的圆灯换成不散射光的平底灯,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而不是过路人的眼睛和居民的窗户……阿尔瓦勒兹说:“装饰性灯光应该像高明画家的画笔,要画龙点眼的突出细节,而不应该像粉刷匠手里的刷子,均匀地细密的刷满整个建筑物。”
阅读选文,概括列出人工光有哪些危害?
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⑤段介绍了科学家们提出的降低光污染的建议,请你再提出两条降低光污染程度的建议。
联系全文,就该市夜景工程的利与弊说说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听读一则说明性文字,回答1~2题。

新建的深茂高铁东起深圳北站,途经深圳、东莞、广州(南沙)、中山、江门、阳江、茂名等7个市,终点在茂名东站。深茂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综合运输网络和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茂高铁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茂名市通而不畅,通而不快的交通现状,并进一步提升茂名区位优势。

据介绍深茂高铁为双线设计,全长390.1公里,估算投资达593.4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江门至茂名段,长265公里,总投资290.4亿元;深茂高铁江门至茂名段已于去年6月底动工建设,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

茂名段从阳江市阳西县新圩镇进入茂名市电白区望夫镇,途经望夫、马踏、观珠、霞洞、林兴、坡心、羊角以及茂南开发区8个镇(开发区),终点为茂名东站,全长54.86公里,投资约54.5亿元。沿途设有茂名港北、电白东、电白站三个站。

深茂高铁原设计时速为200公里,现更改设计,将时速调整为250公里,连接的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改建。据深茂高铁最新消息透露,未来三至四年,广东将形成以广州南站为中心,辐射覆盖整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快速铁路网络,从粤东西北到珠三角,将可建成一个3小时通达的经济圈。据时速与距离估算,深茂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深圳到茂名将由现在约6至9小时减少至不到3小时。交通现状的改变,特会促进茂名全方位的发展。

1.

下列选项与所读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 材料主要介绍了深茂高铁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以及估算投资等内容。
B. 深茂高铁为双线设计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已于去年6月底动工建设。
C. 深茂高铁更改设计后,时速调整为250公里,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搬迁。
D. 深茂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深圳到茂名将减少至不到3小时。
2.

对所读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所读材料的说明对象是深茂高铁。
B. 材料介绍了深茂高铁的建设对茂名发展的作用。
C. 材料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人们对深茂高铁有具体的了解。
D. 所读材料的说明结构是递进式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遥感卫星》,完成后面问题。(共5分)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甲】      【乙】    【丙】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阅读全文,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应填写的语句是(   )。(只填序号)
①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的情况
②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
③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答:【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
说说第④段中“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一句中“仅”字的好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问题。(共9分)
①北京市环保局从2012年1月21日开始通过监测中心网站等实时发布PM2.5研究性监测小时浓度数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成了媒体和百姓谈论的话题。那么,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
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学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它还能【乙】。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 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在《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④段【甲】【乙】横线处分别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它的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锻炼是否合适,请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退休人员,常常选择在早上七八点或晚饭后七点左右去户外锻炼身体,或是马路边遛弯儿,或到立交桥下扭秧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二维码,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二维码最多记录1850个大写字母、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也正因如此,二维码才被称为不含电子芯片的廉价存储器。
③如今我们常见QR条形码(Quick Response,译为“快速反应”)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虽然二维码给人们带来方便,但也暗藏着杀机。一些黑客和骗子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假二维码所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加之其过于便捷,易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④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第②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结合文意,请概括说说二维码暗藏什么“杀机”。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机肥迎来了好机遇
①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句话点明了农家肥对于农业生产的超凡地位。不过,这已经是老皇历了。叫好不叫座,明知有机肥比化肥好,但农民就是不爱用,这正是目前有机肥推广所面临的最大现实。
②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肥效长,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还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提升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不少人觉得,现在的蔬果好像比过去好看了,但却没有过去的香了。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楚化肥已经全面取代有机肥地位的后果之一。
③因此,严格控制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广有机肥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要制定有机肥使用的补贴政策,保护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应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土地的污染和退化,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相信有机肥在未来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第②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过度”为何不能省去?请简要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
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
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材料】《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网民“黛焉”说: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