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 不知声 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音 而不知乐者 溪深 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 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 能(《马说》)
C.而治道 备矣 右 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 之制礼乐也 客 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②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惑 于 物 也
(4)【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谏院 ①题名 ②记
司马光
①古者谏 ③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 ④,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②夫以天下之政,四海 之众,得失利病 ⑤,萃 ⑥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⑦。彼汲汲 ⑧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③ 天禧 ⑨ 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 书其名於版,吾恐久而漫灭 ⑩。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
【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题名:谏官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木板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③谏无官: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④工商:从事于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病:优势和弊病。⑥萃:聚集。⑦谋:图谋,谋求。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⑨天禧: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嘉祐:宋仁宗赵祯的最后一个年号。⑩漫灭:污漫消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钱君始 书其名於版
②四海 之众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B.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C.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D.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汉兴盛以来,始置官。
(4)细读选文第③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面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山故有亭 ①,世传以为叔子 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 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 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 止也,乃来以记属于 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1)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山 故有亭 |
公问其 故 |
B. 太守 谓谁 |
此之 谓失其本心 |
C. 名之者谁 |
名其后轩为荣光禄堂 |
D. 广 而新之 |
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
(2)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4)【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
B.媵人持汤沃灌 |
赴汤蹈火(成语) |
C.故有所览,辄省记 |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
D.为一说,使与书俱 |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B.归而形诸梦 |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 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 ②常稔之田 ③千亩,号日"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 ④矣,而力未逮 ⑤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 ⑥,后世子孙修其业 ⑦,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 虽位充 ⑧ 禄厚, 而贫终其身。 殁 之日身无 以为 敛 ⑨ 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作者钱公辅)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养济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殁(mò):死。⑦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⑨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 物喜,不以己悲。(因,因为)
B.予尝 古仁人之心(请求)
C. 施之(全,都)
D. 而终其志(心愿、志向)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4)甲、乙两文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 。
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 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 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 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 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 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 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少加隐括
②奔命不 暇
③ 杖之数下
④大笑 释去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负 者 辄 折 券 与 之 秋 毫 不 以 丐 人
(3)翻译句子。
①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②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4)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 若空游无所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
陈寿
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 ①,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 ②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② 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③。"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③年十五,母使行学 ④.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
②以其境过
③喜怒不形于
④ 自见其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____。
② 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策之/不以其道 D.山行/六七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专指男人的配偶)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
D.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和第四段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B.本文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C.文章在语言上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D.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5)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 治性
③年与时 驰
④非学无以 广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与日去/呼尔而 与之
B.非志无 以成学/可 以为师矣
C. 夫君子之行/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则不能励精/人 则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奉必须俭约
①器具 质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 ②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 ③ 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 素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 凡三年
③ 安事二姓
④南 乡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日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日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 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刺广州 |
出:出任 |
B.终当不 易心 |
易:容易 |
C. 遏邪说 |
遏:遏制 |
D.人命之 修短系乎天 |
修:长 |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司马氏有廉臣 焉 |
焉:兼词,"于是"。 |
B.夫君子 以身立教 |
以:介词,用。 |
C.大丈夫之心 |
之:助词,的。 |
D.不得以藉口 而分其罪 |
而:连词,来。 |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②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③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举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谢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 ①袂 ②辑屦 ③,贸贸然 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蒙:掩蔽。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辑屦(jí jù):趿(tā)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选自《礼记•檀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行天下之大道。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选贤 与能 |
|
②不独 子其子 |
|
③屋舍 俨然 |
|
④ 寻病终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