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
材料二: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 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 ②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 ③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凛,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①捐瘠(jí):贫乞、瘦弱;②不避:不让,不差于;③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1)为理解材料一中"有饿者蒙袂辑屦"的"屦"的意思,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屣:视若敝屣;②屐:应怜屐齿印苍苔;③履:削足适履。由此得出"屦"的意思应该是
A.行走
B.鞋子
C.脚
D.遮盖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耕而食之"(食:粮食)
B.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亡:通"无")
C."以实仓廪"(以:来、表目的)
D."而蓄积未及者"(而:表转折)
(3)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品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②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5)"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晋侯 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 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 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 言身之文 ④ 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 ⑤ 为之田 ⑥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侯赏从亡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寻向所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偕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③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举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谢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 ①,愿亲帷幄 ②,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 ③ 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 ④ 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⑤ 。 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
[注]①阙廷:朝廷。②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③国家:指皇帝。④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⑤"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当 兵 革 始 起 扰 攘 之 时 豪 杰 竞 逐 迷 惑 千 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书 谢曰 |
谢: |
|
②久而 益远 |
益: |
|
③而臣爵位所 蒙 |
蒙: |
|
④恩 犹父子 |
犹: |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
②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
(4)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 ①,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 ②,若罗浮 ③,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 ④,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⑤,可偃仰,可放笔研 ⑥,可瀹茗 ⑦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 ⑧,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⑨。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 ⑩,合同而化 ⑪。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⑫。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有删改)
【注释】①决舍:丢开、离别。②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③罗浮:山名。④磴(dèng)级纡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纡曲,弯曲、曲折。⑤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⑥研:通"砚"。⑦瀹(yuè)茗:烹茶。⑧九天银河:指瀑布。⑨枰(píng):围棋盘。⑩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声音。⑪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⑫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证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 置几席间作玩
②又有 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③已遂 述数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从容 以观 |
而安陵 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B.飞瀑雷震,从空 而下 |
抟扶摇 而 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
C.当时建此亭 者,其仙乎 |
负 者 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
D.顷 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
称善者久 之 (《周亚夫军细柳》) |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过 石 桥 有 三 奇 树 鼎 足 立 忽 至 半 空 凝 结 为 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飞泉亭及周边景物的一组是
①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
②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③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⑤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⑥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古诗文阅读。
【甲】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 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 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 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者:[唐]李白)
【乙】
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作者:[宋]陆游)
【丙】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 ③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明]高启)
【注】①开扃(jiǒ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
(1)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 不合适。
A. |
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 |
B. |
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 |
C. |
自新河/入/龙光门 |
D.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
(2)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3)"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 "和丙诗中"② "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
(4)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①,料量平 ②;尝为司职吏 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 ④ 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 ⑤ 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 尝为季氏史
②齐人 称之
③高山 仰止
④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 ①,米曰粳。粘者禾曰稌 ②,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 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
【注释】①秔:音jīng。②稌:音tú。
(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
不 可 为 酒 只 可 为 粥 者 又 一 种 性 也
(2)本文从种类、 、 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
(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表达对他的敬意。
上联:禾下乘凉梦
下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 ①流散,劝之树艺 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 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 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 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 ⑥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 ⑦人牛",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 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
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 |
B. |
"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
C. |
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 |
D. |
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B.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C.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D. |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4)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①入两股间,今乃掉 ②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u: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可据理 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
B. | 啮沙为坎穴(牙齿) |
C. | 所 宝以百数(珍藏) |
D. | 一日 曝书画(晾晒) |
(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①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处士笑而然之
(3)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 )拊掌大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5)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 。
古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 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② 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 加焉
④ 苟为后义而先利
(2)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万乘之国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D.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金溪 ①民方仲永,世隶 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 ④理 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⑥宾 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⑧仲永环谒 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 ⑩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 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
②忽啼求 之 |
B.①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②或 以钱币乞之 |
C.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② 其真无马邪 |
D.①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及鲁肃过浔阳
②卿今者 才略
③父 异焉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某 ①启:仆 ②居东坡 ③,作陂 ④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 ⑤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 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庭下如积水 空明
②勿谓仆 谪居之后
(2)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
B. |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
C. |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
D. |
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4)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医者仁心
[步惊 ①]性□。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 刈 ② 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 ③ 屋皆香。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葳蕤]性□。一名玉竹。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有娇柔之意。 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主中风暴热。
[蒲黄]性平。香蒲花中之蕊屑也,细若金粉。春生嫩叶,出水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桃。能止血,消瘀青。
[注释]①步惊、蕙兰、瑞香、山兰、川芎、葳蕤、蒲黄,均中药名。②刈,割。③比,挨着,邻近。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惊
质
至
谓
(2)请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A. |
煎汤饮之 |
B. |
如女之委顺相随也 |
C. |
有娇柔之意 |
D. |
故俚俗谓之蒲槌 |
(3)请用标点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
(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
(5)如有同学不慎跌伤,破皮出血,你认为文中哪味中药适合对他进行现场医治?
(6)中药有温、热、寒、凉、平五种药性。中医治病依中药之性味,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请联系上下文,推测"步惊"和"葳蕤"两味中药的药性,并填写到文中的方框内。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
谏院 ①题名 ②记
司马光
①古者谏 ③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 ④,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②夫以天下之政,四海 之众,得失利病 ⑤,萃 ⑥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⑦。彼汲汲 ⑧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③ 天禧 ⑨ 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 书其名於版,吾恐久而漫灭 ⑩。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
【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题名:谏官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木板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③谏无官: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④工商:从事于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病:优势和弊病。⑥萃:聚集。⑦谋:图谋,谋求。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⑨天禧: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嘉祐:宋仁宗赵祯的最后一个年号。⑩漫灭:污漫消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钱君始 书其名於版
②四海 之众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B.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C.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D.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
(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汉兴盛以来,始置官。
(4)细读选文第③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面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