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用原文填空。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 。
.相关内容链接。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5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3)修竹森然以高 修: (4)以为陂池 以: |
2. |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 |
3. |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 秋季: |
4. |
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 B: |
5. |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
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
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 |
4. |
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C.吾欲之南海 |
D.彼竭我盈,故克之 |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
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文言文阅读(6分)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 |
B.以授二子以彰其咎 |
C.问其简其真无马邪 |
D.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 |
.文意理解。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以伤先帝之明 |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
.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录毕,走送之走:走路 |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手:用手 |
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穿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C.无从致书以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王之蔽甚矣 ( ) (4)面刺寡人之过者 ( )
.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各划一处)
(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翻译。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结合选文思考,齐威五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臣之妻私臣 (3)乃下令 (4)闻寡人之耳者 |
2. |
用现代汉语解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
|
3. |
"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
4. |
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骆。,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人 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⑧,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 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风月繁华之述备矣,明我斋③读而羡之。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注释1驺. (zo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这里指马匹。②不相中(zhòng):不合。③明我斋:人的名号。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观玩不已( )②风月繁华之述备矣( )
.曹练亭拥八驺而出,手不释卷非为学,请谈谈他携书的用意是什么?(2分)
.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更令人称道,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单,门人弟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腾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1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援疑质理( ) ②礼愈至( )
③持汤沃灌( )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 )
.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2分)
.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 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何时而乐耶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证了论点中的“ ”。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奇 ,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去国怀乡 去() |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 | D.去其所阙阙() |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
.【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