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①,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②,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③,竟忘其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④,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⑤,则二狼伺⑥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也。乃杀之而取其革。 
[注]:①富室:有钱的人家。②杂畜:混杂在一起喂养。③驯:顺服。
④昼寝厅事: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⑤俟:等候。⑥伺:守候,观察。
对甲文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解释加点的词
(1)顾(    )   (2)洞(     )   (3)前(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杀之而取其革。
结合甲文中的词语写出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文中的狼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于土墙凹凸处(        )    (2)丛草林(        )
(3)以土砾凸者为(          )      (4)出神(      )
(5)凹者为    (           )      (6)数十(         )
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
(1)___________之趣          (2)___________之趣
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
(1)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岂五百里哉 (    )       (2)长跪而之 (   )
(3)秦王色      (    )       (4)休降于天 (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C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完成24-26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杀死)
C.适(价值)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对……说)偷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伯牙游于泰山之(            )     (2)逢暴雨(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伯牙鼓琴。哉,洋洋兮若江河。 B.援琴而鼓之。伯牙舍琴而叹曰。
C.止岩下。吾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更造崩山音。

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翻译下列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歉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数谏故
C.大易小,甚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
D.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实词解释虚词用法内容理解句子翻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御)

B.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后值倾覆(失败)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杀臣,不能绝也

D.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4)【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   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②其先表之时,可导③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  ①表:做标记。  ②向:原先,原来。  ③导:引导渡河。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横线词的意思:
荆人袭宋(       )    荆人知 (        )
澭水益 (       )    循表而夜(        )
用自己的话说说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鲁宗道为谕德 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节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释】①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以先帝遗德 (       )   (2)引失义   (       )
(3)微行就饮肆中(       )   (4)宗道曰   (       )
找出与乙文中“第以实言对”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弱为强者
B.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以塞忠谏之路
D.帝以为忠实可用

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阅读甲、乙选文,完成(1)-(2)小题。
(1)甲文中诸葛亮对君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和鲁宗道身上都具有忠诚的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对此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还要不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借)余 B.媵人持(热水)沃灌
C.从乡之先达(拿着)经叩问 D.不知口体之(奉献)不若人也

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文出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他认为“人之初,            。”
解释加点的字。
尔而与之                           故有所不辟也
翻译下列句子。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乡为生死而不受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
(3)深入不________         (4)庶竭驽钝________
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乱世奉命危难之间
B.先帝不臣卑鄙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C.恐托付不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世                     (2)未识书具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不能前时之闻                  
翻译以下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恣鼠不顾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溺死。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