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
③不以疾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想到李白的“ , ” 一句诗。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之 | B.何陋之有 | C.辍耕之垄上 | D.公将鼓之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母亦贤之 贤:
②迁偏将军 迁:
③数陈便宜 陈:
④文多故不悉载 悉:
翻译下列句子。
(1)统为之饮食衰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班超立志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①。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②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
志哉!” 【注释】①细节:小事情。 ②研:通“砚”,砚台。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辍业投笔 (扔) | B.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怎么) |
C.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用来) | D.不耻劳辱(耻辱) |
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本文而言,班超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
B.班超成才的主要原因是“家贫”。 |
C.上面短文的主旨是逆境使人成才。 |
D.“班超的大志”可用原文“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来表述。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选段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段二】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① 、主吏萧何、曹参②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③。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④,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史记·高祖本纪》)
①音yuàn,与主吏皆为县令的属员。②萧何、曹参、樊哙,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是西汉开国功臣。③刘季,为汉高祖刘邦,字季。④指刘邦的异相异事,如高鼻梁、额头突起、美须髯,左大腿有72个黑痣;醉卧时,人见其身上常有龙出现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尉果笞广 笞:
(2)后秦种族其家 种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乃闭城城守
译文:
阅读两个选段,说说陈胜、刘季二人先后起事都能有所成就的原因
答: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②居数月( )
③死者十九( ) ④人皆吊之( )
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其邻人之父亦云 | B.近塞之人 |
C.人皆贺之 | D.此独以跛之故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本故事已演变成为一个成语: 请再写一个与此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获名言俗语: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语 其 人 曰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楚王好安陵君( )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 (4)景睢失色而退(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1.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命》 | B.《曹刿论战》 |
C.《大道之行也》 | D.《醉翁亭记》 |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御)
B.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后值倾覆(失败)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许先帝以驱驰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虽杀臣,不能绝也 |
D.乃不知有汉 |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4)【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 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什么?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②其先表之时,可导③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 ①表:做标记。 ②向:原先,原来。 ③导:引导渡河。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横线词的意思:
荆人欲袭宋( ) 荆人弗知 ( )
澭水暴益 ( ) 循表而夜涉( )
用自己的话说说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鲁宗道为谕德① 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具以宗道言对。帝诘⑧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节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释】①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以光先帝遗德 ( ) (2)引喻失义 ( )
(3)尝微行就饮肆中( ) (4)宗道谢曰 ( )
找出与乙文中“第以实言对”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弱为强者 |
B.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C.以塞忠谏之路 |
D.帝以为忠实可用 |
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阅读甲、乙选文,完成(1)-(2)小题。
(1)甲文中诸葛亮对君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和鲁宗道身上都具有忠诚的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对此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还要不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借)余 | B.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
C.从乡之先达执(拿着)经叩问 | D.不知口体之奉(奉献)不若人也 |
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文出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他认为“人之初, 。”
解释加点的字。
蹴尔而与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下列句子。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C.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乡为生死而不受 |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故患有所不辟也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
(3)深入不毛________ (4)庶竭驽钝________
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 |
B.先帝不以臣卑鄙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
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以下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