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它们吸收热量之比为( )
A.2:1 | B.1:4 | C.1:1 | D.4:1 |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
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放热,水吸热 | B.铜块吸热,水放热 |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 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以下措施不属于水资源浪费或污染的是( )
A.向河中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 |
B.把生产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水塘 |
C.在河中放养鱼类 |
D.通过水泵把污水注入一百多米深的地下 |
如图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压缩筒内空气下棉花燃烧起来 |
B.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
C. 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低 |
D. |
热水器放在太阳照射,水温度升高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B.某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C.某铁块温度降低,热量一定减小 |
D.内能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内能低的物体 |
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
A.只能验证猜想1 |
B.只能验证猜想2 |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
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 |
C.声源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音调的关系 |
D.声源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的关系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
在今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气势恢宏.如图是大阅兵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
C.军人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
D.旗手高举的五星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 |
透过红玻璃看蓝布是黑色,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布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
B.蓝布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光 |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布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
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