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
B.两烧杯中硫酸都没有剩余 |
C.两烧杯中金属都没有剩余 |
D.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
下表记录了物质X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 )
|
硝酸银溶液 |
氧化铜 |
氢氧化钠溶液 |
物质X |
白色沉淀 |
溶解,溶液变蓝 |
无明显现象 |
A.NaCl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
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2)如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①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 、 b: 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D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将 能转化为热能,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小明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小红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分)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B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为:A ; B ; F 。
(2)请写出第③步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⑤在实际中的意义是 。
氨基钠()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再加热至350~360℃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可能与水反应 |
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C.化学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NH3= △= 2NaNH2+H2↑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
B.生成H2的质量M<N |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
D.产生H2的速率N>M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
计算:
(1)金属混合物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
(3)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
加入水的体积 |
加入水的温度 |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
1 |
200 mL |
15℃ |
a(待记录) |
2 |
|
50℃ |
b(待记录) |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 。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
B.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C.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M |
N |
Q |
P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某化工厂有甲乙两车间,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含钾离子,银离子,铜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1)甲车间的废水含三种离子,明显呈碱性,则甲车间废水中不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
(2)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其中阴离子是——,如果加入足量的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填元素符号】——。
(3)如果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填化学式】——,可以用来浇灌农田。
(6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首先称取100 g该赤铁矿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500g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内(假设其余杂质均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进行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稀盐酸的质量 |
100g |
100g |
100g |
100g |
100g |
溶液的质量 |
116.0g |
X |
348.0g |
464.0g |
575.0g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要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所需的500g的稀盐酸,则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
(2)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求解生成氯化铁总质量的比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第二次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发掉32g水(未达到饱和),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5)某工厂要想制得42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这种赤铁矿的质量为 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