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a2CO3和CaCO3固体粉末 |
加足量稀盐酸 |
B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足量NaOH溶液 |
C |
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 |
加适量CaCl2溶液 |
D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足量水 |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
铝不如铜活泼 |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
木条复燃 |
氧气能支持燃烧 |
C |
将CO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
CO具有可燃性 |
D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
CO2具有酸性 |
郝颖同学在上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做出结论 |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
B.用MnO2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C.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
D.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
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I II III
A.Ⅰ、II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
B.II、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 |
C.Ⅰ、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 |
D.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
D.人体吸入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括号内是所用的药品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丝、银丝、硝酸铜溶液) |
B.鉴别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银粉(加入稀盐酸,洗涤,过滤) |
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了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 B.设计实验 | C.收集证据 | D.得出结论 |
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B C D
A.集气瓶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B.量筒中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
C.集气瓶中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
D.试管中的水:洗涤仪器 |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②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④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规范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选项 |
实验器材(省略药品) |
相应实验 |
A |
燃烧匙、长颈漏斗、托盘天平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 |
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
过滤除去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
C |
量筒、试管夹、长颈漏斗 |
探究棉花燃烧的条件 |
D |
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
稀释浓硫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B.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
C. | 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
D. | 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