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 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 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A. |
20℃时将20g KNO 3加入到50g水中,能得到65.8g溶液 |
B. |
KNO 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
C. |
60℃时将210g KNO 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变为131.6g |
D. |
20℃时将40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再升温至60℃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
将20g 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
B. |
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C. |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D. |
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
下列对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A.3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B.0~30℃时,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甲大 |
C.18℃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化学上经常要使用下列各种“表”,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并利用下表,能够计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
B.元素周期表 |
C.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 |
D.物质的密度表 |
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B.向的溶液中加水 |
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D.t℃时,在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
如图表示M、N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M、80克N固体中各加入150克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N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B.只有N析出晶体 |
C.M、N均有晶体析出 |
D.M、N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的泡沫逸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质减少 | B.浓度减小 |
C.溶解度减小 |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
B.摩尔质量就是式量 |
C.氧化物就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 |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的溶液中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
C.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
B.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若溶液质量不变,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
C.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
D.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
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的 |
B.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的任何物质 |
C.用洗发液洗除去头发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
D.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温度要降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