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使用洗涤剂的过程中,利用了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渍 |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 D.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
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
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
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不等于“2”的是
A.1 g酒精和1 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
B.1 g生石灰和1 g水反应后浊液的质量 |
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 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
D.1 g氢氧化钠溶液和1 g稀盐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
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 | B.生成物 | C.催化剂 | D.消毒剂 |
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表示的量 |
纵坐标表示的量 |
①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
加入水的体积 |
溶质质量分数 |
②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质量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质量 |
④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盐酸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下列项目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的是
A.二氧化氮 | B.氮气 | C.一氧化碳 | D.PM2.5 |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硫酸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B.镁粉用于制造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
D.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不供给呼吸 |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
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C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D |
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
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D.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增加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 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 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20 mL处 | B.15 mL处 | C.10 mL处 | D.5 mL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