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
B. |
|
C. |
|
D. |
|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2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某物质燃烧生成CO 2和H 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
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g,则c等于( )
A.d+b+aB.d﹣b﹣aC.d﹣b+aD.d+b﹣a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
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4 |
31 |
21 |
10 |
反应后的质量/g |
m |
40 |
6 |
16 |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D.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细菌冶金”的原理是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 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并能为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化学方程式:4FeS2+15O2+2X=2Fe2(SO4)3+2H2SO4,X为H2O2
B.整个流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图中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
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B.水蒸发,分子间隙增大
C.氯化钠晶体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FeCl 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 3+bCu═cCuCl 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 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 3、CuCl 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为FeCl 2 |
B. |
化学计量数c=1 |
C. |
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 |
D. |
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 2S+O 2═2X+2H 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
B. |
X的化学式是Ag 2S |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D. |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
阶段/物质 |
甲的质量/g |
乙的质量/g |
丙的质量/g |
丁的质量/g |
反应前 |
40 |
40 |
0 |
0 |
反应中 |
m1 |
m2 |
m3 |
10.8 |
反应后 |
23 |
m4 |
30 |
27 |
A.m1=30.8B.m2=24C.m3=13.6D.m4=34
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X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 )
A.NH3B.N2H4C.HNO3D.NH3•H2O
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青素是一种无机物
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7g
C.花青素中的C、H、O元素质量比是15:11:6
D.花青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