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 甲 (情境/境况)采表情迭意,呈现出或婉曲( qu)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转抒情,引人遐想。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灿烂的桃花乙(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廊,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fen),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men)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革美人”等意象丙 (寄予/寄寓)怀抱,表现th沉郁蕴籍的特色。但《国筠》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tong)哭而流涕也”。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婉曲(qu)遐想 | B.气氛(fen)蕴籍 |
C.愤懑(men)绚烂 | D.恸哭( tong)慷慨 |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境况映照寄寓 | B.情境映照寄予 |
C.境况映衬寄予 | D.情境映衬寄寓 |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的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屈原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情操,后代文人常以“梅兰竹菊”象征美好的品格。下列诗句中的梅、兰、竹、菊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项是
A.一树红梅傍镜台,含英次第晓风催。深将锦幄重重护,为怕花残却怕开。 |
B.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
C.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
D.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
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
B.《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是其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
C.李清照诗句“死亦为鬼雄”出自屈原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充满了刚正之气。 |
D.《诗经》、“楚骚”中运用比兴等手法创作的诗歌,感情均深沉含蓄,婉转曲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催放艺术之花的琼浆。古今中外的大家名流常将“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 】——江水的波浪拍痛了游子的乡愁,激荡了达人的心潮,润湿了志士的诗行。诗人们对“水”更是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万种“风情”。这些含情之水,有弥漫着杜牧亡国之忧的寒夜秦淮“ 甲 ,夜泊秦淮近酒家”,有沉浸着白居易离别之悲的浔阳月夜秋江“ 乙 ”有涌动着李煜失国之痛的无尽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 丙 ”……请君试问东流水,多少情韵在其中。
在文中【 】处填人下列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A.水至清则无鱼 | B.无情流水也多情 |
C.花自飘零水自流 | D.大江东去浪淘尽 |
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 B.风萧萧兮易水寒 |
C.一望乡关烟水隔 | D.二水中分白鹭洲 |
下列语句的作者、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论语》 |
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荀子——《荀子》 |
D.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红楼梦》 |
根据语境,请在上文的甲乙丙处,写出诗歌原句。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善于总结,曹刿从长勺之战中得出获胜经验:“一鼓作气, ① ,三而竭,②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揭示兴衰之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③一”;古人还能依理而行,齐威王听从邹忌的劝谏,广开言路,设上、中、下三赏,指出:“④一,一⑤ ,受下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日:“套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厦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玷【2】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瑞先至,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瑞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会此来度也,故不服素而服绯。’挡意少解,复诃日:‘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日:‘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踏大笺,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岿日:‘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日:‘套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套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岿走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先生日:‘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会先入虎穴也。’挡日:‘会言是,我即回京,以套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调芫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眨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谈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注释:【l】通籍:僦官。【2】鸡:太监。【3】剌:名帖。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咎先生谑者咎:责备 |
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摘:揭发 |
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硝先至赚:盈利 |
D.一邑骚动,先生日“无患”患:担忧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
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 |
C.渠是以观望瓜洲公言是,我即回京 |
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
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趟”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什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动孤南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圆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郑板桥《画竹题记》)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思子
吴敬夫
剖阁凌云乌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表独泫然。
注释:作者写此诗时,其子吴改过在四川为官。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蜀地路途艰险,与《蜀道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诗人之子在外做官难归,父子之间长久没有书信往来,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C尾联描写诗人老泪纵横的情状,表现出其思子情切、老境悲凉的辛酸,感人至深。
D全诗由描写儿子的境况到父子间的相思,再转写诗人的境遇,脉络清晰,构思巧妙。
本诗蕴含着深沉的父爱,下列诗句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B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C更喜高堂身尚健,斑衣儿女拜庭前。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阅读下面文章及链接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字,早期都经历过象形阶段,但只有汉字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汉字不是由简简单单的笔画随随便便构成的图形,而是记录着宇的音、义和造字时的文化信息的符号。比如,“家”是个会意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是国,上面是“^”(midn).像古代房屋的屋顶,“^”部文字多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的“采”意思是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②认识汉字,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字的膏、形,还要知道它的涵叉厦其演变。比如,“臣”的甲骨文字形是e。古时下人臣服,低头跪于君主面前,k侧面看下人的眼睛是竖着的,这就是造“臣”字的依据。“臣”的意思是瞪大眼睛。从前的君主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了,要派不同的人睁大眼睛去管理不同的事情,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一辅佐帝王的臣僚。把“臣”的涵义厦演变了解清楚了,才算真正认识了“臣”这个字。
③提倡认字,是因为汉字是“有道理”的,有文化内涵的,有些汉字甚至是文化活化石。仍以“家”字为例,远古时代的婚姻习俗是男子入赘士子家,男子到士子宰是“家”,女子到男子家是“嫁”。“末”字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母系制,我们的祖先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这一文化现象,通过文字保存了下来。
④“认字”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比如,前进的“进”,繁体字是“追”,甲骨文字形是两,上面的“隹”是一只鸟,下面的“止”是脚趾。为什么一只鸟一个脚趾就是前进的“进”?因为垲太多数动物都能进能退,人也如此,只有鸟不能倒退,只能前进,因此鸟的运动最能表示“进”的意思。这个字能造出来,靠的是古人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归纳。
⑤汉字无论是字形的演变,还是其中的文化意蕴,都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就像阳光、水、空气一样重要。“认字”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取材于流沙河《发现和发扬汉字之蔓》)
链接材料:汉字的表意性有利于读者建立字的形与义之间的联系,也使汉字成为能够跨越时空的文字。因此,今天的中国人,仍能诵读2500年前的《诗经》。而英文是表音性文字系统,除了专术能读懂三四百年前的英文,其他人已经很难认读了。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不是由简单的笔画随意构成的图形,而是音形义结合的符号。 |
B.汉字的演变主要是字形和字义的演变,字义随字形的变化而变化。 |
C.古人造“进”字时以“隹”作为部首,证明古人具有进取精神。 |
D.古人的生存状态、思维习惯、思想情感等都可通过汉字表现出来。 |
根据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判断下列关于“认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形义关系来理解汉字的涵义,是认字的重要方法。 |
B.一些汉字字义的演变过程,能让我们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 |
C.了解优秀文化传统,汲取民族智慧,是认字的重要内容。 |
D.汉字具有跨越时空的优越性,因此比英文容易认读。 |
请根据文意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收束文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①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花,每年四月花开,满眼缭乱。教室的窗户开着,学生们根本不听我讲课。我想,要讲“美是什幺”,我所有的语言加起来也比不上一桑花。于是我做了一个冼定:“你们既然没办法专心听课,我们就去外面。”
②坐在花树底下,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魂不守舍,我分明感觉到他们看到了美,把心分到美那里去了。我问:为什么你们觉得花美?有的说形态蔓,有的说色彩美,有的说花有香味……
③我心一动,赫然发现:花是一种竞争力。
④植物学家告诉我,花的菱是在_L-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花开放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它用漂亮的颜色、独特的香气来招蜂引蝶,传播花粉。我们经常赞叹花美花香,却忽略了它们背后其实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⑤我最深的感触来自梅花。有一年冬天,非常冷,天上飘着雪,我却嗅到了梅香。我和朋友就到处找,找了好久,最后在远远的后山上,看到几株很老的梅树。花开得并不多,香气怎幺会传得那幺远呢?朋友说,因为冬天少有昆虫,所以梅花要努力使香味传到最远,否则很难完成花粉的传播。这一刻,我才理解了王冕画《南枝春早图》的用意。当蒙古人入主中原、汉人大受压抑的时候,一束灿烂开放的梅花是他内心情绪的最好表达,虽然冰雪里开花非常困难,但一定要开花。
⑥我又想起小时候去隔壁村子里看昙花开放。大概夜里八九点开始,花苞绽开一点点,然后它就徐徐地开开,到十一二点就完全打开了,花蕊含烟送香,可是很快它就开始谢了。那四五个小时里所有人都在赞美,叹息,最后还有一点感伤。昙花只一现,却努力活出了生命的极限,它已经完成了自己。花是种子的延续,又是种子的起点,它是这个循环当中最灿烂的部分。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我们仿佛看到人生的完美与不美,看到自己的生命——诞生,含苞,盛开,枯萎,凋谢。这让我想到李商隐的“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这句诗,原来,生命有一天真的需要用眼泪去滋润的。
⑦每年四五月的时候,新竹、苗栗一带漫山遍野的油桐花开放,白色花瓣掉了一地。我好几次带学生走过那条路,所有人都会绕开落花不肯踩,因为花掉下来也是很干净、很漂亮的。巴厘岛的人还会将落花捡起来,夹在耳朵上,串成花串挂在胸前,或编成花篮送给朋友。巴厘岛人捡花这个动作里面一定有惋惜、有爱、有体会到的美,这个动作也反映出人类对生命“不忍”的态度,而能够把生命变成一种比较崇高状态的,大概就是那一朵令人不忍踩踏的花吧。那朵花可能是任何一个在街上出现的人,你不去折损他践踏他,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记得《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面有开道车,后面有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正看着他。一个大官能够跟乞丐对视,真了不起!
⑧我觉得古人是比我们更知道花的存在意义的。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看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落花闻。如果秋季走过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一个北京的女孩子,也会把它捡起来闻吧。这是一个美的动作,它不是今天才发生的;这个无声的动作,体现出美的竞争力。我想,这个竞争力虽然看不见,可是我相信它会使一个人、一个族群始终以关为生命最高的追求。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学生们被教室外繁花吸引、无心听讲的情形,作者欲扬先抑以突显花强大的竞争力。 |
B.第⑤段中的“内心情绪”,是指在艰苦环境里顽强生存的精神品格,面对异族入侵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 |
C.第⑥段中写昙花“徐徐地开开开”,三个“开”字连用,生动地展现了昙花努力、持续开放的生命姿态。 |
D.作者回忆美索不达米亚女孩拾花而嗅、北京女孩捡落花来闻的情景,体悟到人类对美的追求具有普遍性。 |
E.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对美的独到理解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娓娓道来,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
作者为什么说“花是一种竞争力”?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作者感慨:“一个大官能够跟乞丐对视,真了不起!”请根据文意说说“真了不起”的含义。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中“始终以美为生命最高的追求”的感悟。(200字左右)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诗歌《思子》中“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两句极富画面感,请你将这幅画面描绘出来。要求想象合理,形象生动。
②读了诗歌《思子》,请你代儿子吴改过给他父亲吴敬夫写一封家书(可写诗歌)。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③传统观念中,“孝顺”是指“孝敬父母、顺从父母”,请你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