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6天
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
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
D.一般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
我国为了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了大米草。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
B.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
C.环境污染 |
D.生态入侵 |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 |
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 |
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 |
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适时有计划采伐森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②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③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④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⑤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有利于植物生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同的 |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可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下列各项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
D.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
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江豚的种群密度 |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江豚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
C.可依据江豚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其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 |
D.江豚种群的数量减少是因为形成了新物种 |
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 |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 |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
如今经常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应该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①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
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结果如下图。请作答。
(1)薇甘菊与某种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
(2)据图分析,途径①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吨/公顷。
(3)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4)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 。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不同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物质的角度看是 ;从能量的角度看是 。
巨桉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广泛用于人工造林,具有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菊苣是生长在林下的、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请分析回答:
(1)若在巨桉人工林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 等资源,还可以提高群落物种的 。
(2)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物质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采集新鲜凋落的巨桉树叶,与土壤混合后置于花盆中,将菊苣种子播种其中,出苗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见下表。
分组 |
凋落叶含量 (g /盆) |
植株干重 (g /10株) |
光合色素含量 (mg /g)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 |
C5羧化形成C3效率 (μmolCO2 /m2/s) |
对照组 |
0 |
7.78 |
2.74 |
9.77 |
0.040 |
实验组1 |
30 |
3.60 |
2.28 |
7.96 |
0.040 |
实验组2 |
90 |
1.14 |
1.20 |
4.76 |
0.028 |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在巨桉凋落叶含量低时,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 ,直接导致减弱;在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还能使 下降,导致植物对的利用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对菊苣幼苗的光合作用有 作用。
(3)进一步研究表明,巨桉对某山区的多种植物的影响与对菊苣的影响相同。若在此地区大面积种植巨桉,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 。
(2013年)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类数/中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课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