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以下两幅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 B.三江平原 |
C.塔里木盆地 | D.青藏高原 |
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 |
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
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该岛的地理特点是( )
A.铁路沿线多为荒漠景观 |
B.主要河流河道宽、水流缓 |
C.地势西高东低 |
D.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
对该岛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 B.飓风 |
C.春旱 | D.伏旱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下面各小题。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C.合理开发水能 |
D.积极植树造林 |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 B.地壳抬升 |
C.流水搬运 | D.风力侵蚀 |
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 B.绿洲面积增大 |
C.干旱程度加剧 | D.流域面积扩大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白令海地区某季节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当地的永久冻土和沿岸海冰大量融化。
(1)判断图示季节为____;此时,A处的风向是________(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多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____(填B或C);简述图中气压中心形成的过程。
(2)描述阿拉斯加州的地形特征。
(3)分析7月甲城气温比乙城高的自然原因。
(4)描述阿拉斯加州的城市分布特点和原因。
(5)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阿拉斯加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配合国家“送交通进山区”政策,某工程队在山区地形图中设计了施工的公路。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B所在区域代表的地形是 ,D点的海拔为 米。
(2)A处陡崖的高度差可能为( )
A.100m | B.150m | C.300m | D.450m |
(3)公路的延伸方向是 。
(4)你觉得这样修筑公路合理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1+2分)
(2013年高考真题)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3)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温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