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2天
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是因为它有利于( )
①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
②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自由流转
③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 |
M食品公司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和依法有偿自愿原则的前提下,采用长期租赁或季节性托管等方式,在N村流转土地5000多亩,实现小麦集中联片种植,逐步建起“万亩小麦生产示范基地”,提高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相关农户则获得一定的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户所获得的租金来源于流转土地所创造的价值
②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公司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处置权
③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改革成功靠的是“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另一条腿就是非国有经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
B.股份制改革是所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经之路 |
C.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D.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关于幸福的话题,有人认为“若因为你变富而使我受损失,我不觉得幸福;若因为我变富而使你受穷,我同样不觉得幸福;但若你或者我在变富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那才是幸福。”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读( )
①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同时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②在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条件
④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国自古以来既有“亲兄弟明算账”的说法,意思是说兄弟之间在进行经济分配时,如果分配公平,则兄弟之间关系和谐;若分配不公,则兄弟之间也会反目。这旨在强调( )
A.分配公平要求分配的相对平等 |
B.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社会和谐 |
C.分配公平就是指平均分配资源 |
D.合理的分配制度能促进生产发展 |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历经8 年期待的收入分配总体方案终于出台。当前,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公平分配( )
①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消除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无论让谁先打,全部打完水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水龙头的流速是一样的。但就效率而言,先让用小桶的人打水会缩短所有人打水的总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打水的任务,体现了“短作业优先法”。这说明( )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由于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B市在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B市力争善待每一个来该市的人。为此,该市2014年推出了居住证改革,将通过居住证在这些保障服务方面改善外来人员的待遇。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公民权利的至上性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缩小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我国24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的1 5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14元。我国《最低工资规定》明确,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这有利于( )
①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②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③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④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全民收入均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下列选项的序号从下图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
①工资收入提高 ②生产供给增加 ③消费需求增加 ④劳动需求增加
A.①③②④ | B.④①③② | C.①③④② | D.④①②③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适当时候要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而且要逐步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整合城乡医保,推进养老保险并轨,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网。这有利于( )
A.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
B.让人民在分享改革的红利中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
C.增加居民收入,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D.使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科学提高效率的基础上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这启示国家要( )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③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针对下图反映的经济现象,从再分配的角度应对措施有( )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既要保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差距
④财政安排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创造的财富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容易而且高质量地建立起来。这说明( )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 |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就业 |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说明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
如今,我国许多公民选择通过网络表达心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收入分配。总理强调要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焦点二:食品安全。总理强调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并严守法规和标准,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焦点三:环境保护。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总理回应措施的经济意义。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科”,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1)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科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结合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