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9天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人物,请你分析它们的名字中“靖”“康”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 )
A.西夏建立 | B.澶渊之盟 |
C.金灭北宋 | D.元朝建立 |
对于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和南宋与金的和议,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宋朝战争失败的情况下议和的 |
B.宋朝都向对方割让了大片土地 |
C.宋朝都要向对方称臣 |
D.两次和议都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
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
A.黄河流域的开发 | B.西部地区的开发 |
C.三国鼎立的确立 | D.江南地区的开发 |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
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
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 |
D.研读八股文 |
宋朝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 B.端午节 |
C.中秋节 | D.元旦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唐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下列我国朝代与时代特征的的搭配正确的是( )
①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
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③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
④统一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
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这些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 )
①造纸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教材后面的“材料阅读”栏目,可以我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请你阅读某课的“材料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下同)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一样)。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2)材料二中提到宋代出现了“纸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请你对城市和农村“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各举一例。
(4)材料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请你任意举一例来说明宋朝政府所起的作用。(1分,例如,政府派人推广占城稻。学生不得再举此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ě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 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3)宋朝“市舶”范围较广,你能说出到达过哪些地方吗? 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远洋航行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 《宋史·文苑传序》
宋代第三个皇帝真宗(赵恒)的《劝学诗》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材料二:在这几个世纪中(宋代——引者注),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而实行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出现的新体诗歌形式是什么?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至少举二名) “精美的瓷器”中,浙江生产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的瓷器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4)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分析宋朝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