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姓氏向来重视,后代没还出生,就讨论姓谁的姓,取什么名。在一些涉及到名誉、诚信、威望等方面的重要事情时,往往用“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以担保。此影响主要来自于(     )

A.传统儒家思想 B.传统的宗法制思想
C.程朱理学思想 D.传统的武侠思想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经在央视热播,人们从中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被废除,剧名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宋朝的枢密使 D.唐朝的节度使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秦朝把中央官分为三个台阶,其中第一台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识对相权加以限制。
---摘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暧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摘自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机构三公设立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宋和明朝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汉初的官制,是沿袭秦朝的。秦制则是沿自列国时代。中央最高的官为相。秦有左、右,汉通常只设一丞相。丞相之副为御史大夫。武官统称为尉。中央最高的武官,谓之太尉。这是秦及汉初的制度。……又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三公分部九卿,亦无理论根据。有大事仍合议。
——《吕思勉讲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頡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皇祖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与汉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2)秦汉的这种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从汉武帝时就着手解决,最终演变成材料二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高考真题)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