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3天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 D.韩非子、董仲舒 |
宋明理学是我国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叙述那些为事实?( )
①理学与道学是宋代思想界的两大主流
②宋代理学特重心性的探讨,其兴起系受当时社会的需要与佛教、道教的影响
③朱熹以后,四书取代了五经的地位
④宋代以后,儒学大为盛行,此与宋儒推动社会事业有关
⑤“陆王学派”是指陆象山与王安石一系的思想家
A.①④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生活秩序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十分欣赏挂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大殿内的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D.“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态度”合乎逻辑的是 ( )
A.汉武帝:严禁传播 | B.陆九渊:不谋而合 |
C.李贽:荒诞不经 | D.黄宗羲:奉若神明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什么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3)宋明理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儒学批判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0分)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活跃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以“二帝三王”之美好时期为逻辑起点。然后揭露和批判“三代”以降诸多“为天下之大害”的暴君统治,最后以一一恢复“三代祖治”为救世之道作为逻辑终点。……对“三代”的理想寄托和精神诉求是儒学的传统,是儒学的历史观,它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但是,与其说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毋宁说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的“隐形结构”或“潜文本”。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二 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为此,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出现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关系。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