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人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上》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材料表明作者(    )

A.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 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
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 D.认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影响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正确正确的是(    )

A.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
B.联邦德国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出现负增长
C.联邦德国经济出现峰值的根本原因是战后美国的扶植
D.联邦德国经济出现低谷反映了经济的“滞胀”现象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②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③中国民族工业受经济危机冲击而陷入萧条
④土耳其是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荷兰在国内创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政府还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的低税政策,维持物价低水平,保证社会大众的生活。与这些举措相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千预
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
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这主要是指(    )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趁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更多地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D.迫使政府调整政策,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 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
材料二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材料三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怎样的调整?其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全集33卷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的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经济政策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涉及哪四个方面的调整?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这种“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
(4)材料二、三中所提到的两种经济政策有何共同目的?(2分)
(5)材料四所述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利弊各是什么?
(6)根据材料五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两国修建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4)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5)分析上述五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高考真题)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3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