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下图是上海工商业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新中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是为了(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完善工业体系
B.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C.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建立
D.调整生产关系巩固私营企业地位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低 D.人民公社体制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49~1955年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这反映出(    )

A.私营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
C.国家逐步加强对私营工业的控制
D.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一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    )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不包括(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④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2年,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两点:第一,相信人民群众,……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五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
B.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C.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D.邓小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请回答:
(1)“画了一圈”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的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在“南海边”呢?
(2)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近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请比较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的异同。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981年,邓小平在对毛泽东评价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以上述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05年7月31日中国军网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面作了哪些成功的探索?(4分)
材料三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
(4)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2分)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高考真题)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7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