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9天
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①奖励军功 ②重农抑商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 )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 )
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
①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
19世纪初,日本社会矛盾激化,表现在( )
①农民受到沉重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发生
②工商业者也不满幕府剥削和掠夺
③中下级武士变成反幕府的力量
④西方列强加快侵略扩张的步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 )
A.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改革前有激烈的武装冲突 |
C.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D.是由君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下列对“改革派”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改革派主张以商业救国 |
B.改革派在中国掀起“西学东渐”高潮 |
C.本质上改革派并不反对西方侵略 |
D.改革派的阶级本质注定了改革的结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的群众游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群众游行的主题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其中“思想篇”的标题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
A.《改革开放》《奋斗创业》《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
B.《改革开放》《奋斗创业》《科学发展》《世纪跨越》 |
C.《奋斗创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世纪跨越》 |
D.《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
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
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②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
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
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村民自治 |
B.中外合资、市场化、文化大革命、南巡 |
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
D.经济特区、个体户、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 |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公元467年一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清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
(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2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2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查雯《中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2)西方和苏联两种工业化模式各是如何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原料等问题的?(2分)
(3)当时中国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前两种工业化相比,当时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环境怎样?(2分)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为加快建设工业化国家,中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4分)
(4)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伟大理论成果?(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高考真题)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