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南岭为中国南部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等。结合图完成下列小题。

诗句“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是当地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热力环流

以下对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气候暖湿,食材丰富 B.烹饪质朴,风味独特
C.天然佳肴,饮食喜好 D.美食汇聚,兼容和合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汽车运输公司为加强行车管理,及时了解车辆运行情况,给每辆长途客车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公司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应用于(   )

A.粮食估产 B.地震灾情评估
C.经适房安置 D.近海巡航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针对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西部面临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左图和右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及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图。关于I 区域土地类型变化对该河流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主导区位因素和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   )
①光照 ②水源 ③地形 ④土壤

A.②①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⑥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②

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保护城市原有湿地 B.提高地面透水能力
C.扩大城区绿地面积 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坑口”电站建设的影响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工业的能源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四个平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平原范围),回答下列小题。

主要的粮食作物与其他三地区不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巩固商品粮基地优势,扩耕增产
B.乙——退耕还湖,大幅提升林牧业比重
C.丙——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城郊高效农业
D.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灌溉农业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冬灌是指冬季往田里灌水。图为我国某地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下列关于冬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
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C.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缓解干旱
D.提高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金融报》报道: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30多年来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③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海运便利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港珠澳大桥将于2015年至2016年建成通车,这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②加剧资源、能源短缺
③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④珠江口咸潮发生频率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加强与广西的联系,扩大交流,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③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甲、乙、丙依次是(   )

A.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D.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备受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通水,为北京“解渴”。结合下面“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甲”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乙”,完成下列小题。

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全都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B.华北平原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D.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哭泣曲线”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强,而品牌和市场能力弱,嘴角下弯,形似哭泣。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

①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③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下表为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蒸发 (mm)
130
182
271
298
314
233
190
174
137
129
103
97
降水 (mm)
3.0
2.1
4.4
14.6
51.6
143
191
177
137
49.1
15.2
3.4

 
(1)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势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2)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除了有政策的支持和本地丰富的农产品外,试分析其他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其中美洲鳄、美洲豹、蓝紫金刚鹦鹉、巨犰狳等都是濒危物种。
材料二: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并列举破坏湿地的危害。(8分)
(2)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二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其意义。(8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仍严重不足,单靠西气东输一条管线仅仅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下一步引进中亚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也将建成投产,三线、四线工程也已经纳入规划建设中,有望在“十二五”末落成,届时中国的“气荒”有望基本解决。
材料二 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材料三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全线包括1干8支3库1LNG应急调峰站。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


(1)由材料知,引入国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
(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其优势有( )
①天然气储量大        ②陆上邻国,能源安全有保障
③该地天然气价格便宜 ④其他国家很少使用这两个国家的天然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西气东输一线经过的自然带有                                                     
                    。
(4)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较,三线工程建设还具有哪些意义。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中国的“制造业之都”,产品远销国内外。石龙镇面积13.83平方千米,有生产企业1000多家,是东莞制造业的标志性地区之一。近年来,小五金、玩具、服装、制鞋、皮革等企业大量外迁,惠州等地成为主要迁入地。
材料二:某年东莞与惠州相关数据比较

 
人口
(万人)
面积
(万平方千米)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最低工资标准
(元/人·月)
工业用地最低出让金
(元/平方米·年)
东莞
1751
0.25
3151
770
384
惠州
350
1.12
1085
600
144

材料三:2014年10月31日,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从区位因素角度,说明东莞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河南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夏邑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