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历史第九套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问“他们”是( )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C.河姆渡人 | D.半坡人 |
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 )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
B.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关系和谐。 |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
D.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评价某遗址文化:“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评价的是( )
A.陕西半坡遗址 | B.浙江河姆渡遗址 |
C.云南元谋遗址 | D.北京周口店遗址 |
《龙的传人》中游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戎族 | B.鲜卑族 |
C.蚩尤部落 | D.华夏族 |
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世界遗产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 B.竹简或木牍上 |
C.丝帛或麻布上 | D.宣纸上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 B.个体小农的出现 |
C.百家争鸣的影响 |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
A.夏朝 | B.秦朝 |
C.春秋时期 | D.战国时期 |
“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下列书籍中,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不列于焚烧之列的有( )
①医药 ②占卜 ③种植 ④儒家 ⑤法家 ⑥墨家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⑥ | D.②③④⑤ |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建立皇帝制 | B.确立丞相制 |
C.推行郡县制 | D.强化监察制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源于( )
A.项羽的抗秦斗争 | B.刘邦的抗秦斗争 |
C.陈胜、吴广起义 | D.王莽篡夺西汉 |
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推恩令 | D.科举制 |
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负责监察官员的官职有( )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司隶校尉 ⑤ 刺史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④⑤ | D.③④⑤ |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
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 |
C.和亲是汉朝为了暂时避免匈奴骚扰 |
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
下列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有( )
①外科手术 ②“麻沸散” ③《伤寒杂病论》 ④“五禽戏” ⑤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④⑤ |
时下,社会上有不少喜欢“藏宝”、“赏宝”的文物爱好者,请你给以下“国宝”级文物“鉴定”一下,按其制造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 B.社会动荡不安 |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D.丝绸之路开辟 |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东汉的“蔡侯纸” | B.东晋的人物画 |
C.王羲之的书法 | D.莫高窟的飞天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这种远古居民是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是最成功的。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变法?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共6分)
(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发生这样的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江南地区还有哪些优势?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