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高三上期末联考文综历史卷

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一直维持了两千年。导致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A.小农经济发展 B.宗法观念结束
C.诸侯争霸影响 D.各国变法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学者是想说明

A.儒学的正统地位 B.儒学的包容性
C.儒学的积极作用 D.儒学的局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书记载:“初,蜀民……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戊午,诏从其请,始置益州交子务。”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交子先是民间发行,再由国家收归官办
B.交子发行适应了四川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富控制而设立交子务
D.国家政府发行纸币有利于克服私人发行交子的弊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以上概括侧重于

A.全球史观 B.唯物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
B.20世纪60年代—— “非集团”、“不结盟”
C.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
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名言:“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民主制度的滥觞 B.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
C.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 B.迪亚士的远航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麦哲伦的远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意思是说:(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即使是两个魔鬼,也可以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概括了民主宪政的基本特点,其关键核心是民主宪政可以

A.切实保障公民各项权利 B.使人们友好相处
C.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 D.有效地限制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与“前者”、“后者”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A.圈地运动;文化大革命 B.黑奴贸易;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誉为“沙漠之钻”的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11日动工,美国总统胡佛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其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C.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 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国家和一切殖民地,总共达十亿人口。”
——列宁1916年《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
——列宁1912年《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及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
——1926 年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毛泽东1960年进行十年总结时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讲话
(1)列宁是给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和“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人。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关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国际背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把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践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外国经验”指的是什么?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对比材料三中“路线”与“道路”在后来实践中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述中”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
材料二    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的“他们”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他们”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