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虬枝(qiú)秀颀(qǐ)蕈菌(xùn)阔绰(chuò) |
B.皲裂(qūn)狡黠(xiá) 谩骂(màn)茶盅(zhōng) |
C.呵斥(chì)把晤(wù)赘言(zhuì) 谄媚(cǎn) |
D.悖谬(miù)熟稔 (rěn) 疮痍(chuān)珍馐(xiū) |
下列成语中有两个书写有错误,请把这两个词语的正确写法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痛心疾首 才疏学浅 眼花缭乱 未雨绸缪 死心塌地
暝思苦想 彬彬有礼 坦荡如底 不屑置辩 揠苗助长 兵荒马乱 忐忑不安
|
|
|
|
|
|
|
|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
B.如今,风依旧在刮,雨依稀而落,夹带着不可名状的感伤——为那段失去的时光。 |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
D.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我绝不______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⑵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像条大虫子在地上______着前行。
(3)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______就的。
A.企望蠕动画 | B.企望蠕动铺 |
C.希望爬动画 | D.希望爬动铺 |
修改病句
(1)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也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2)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由于赖斯付出了“八倍的辛劳”,使她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奇迹般地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人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 | B.④①⑥⑤③② | C.⑤③①⑥②④ | D.⑤③②④⑥① |
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填空。读《朝花夕拾》,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是鲁迅为了悼念自己的宠物小隐鼠而写的,他仇猫的原因是因为猫吃了他的隐鼠。 |
B.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因为他不赞成裹脚。 |
C.《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两个医生是叶天士、陈莲河。 |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的《使至塞上》)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的《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泊秦淮》)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6)《<论语>十则》中提倡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处世之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无 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⑶比行百余里( ) ⑷日啖刍豆数斗( )
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 | B.①其真无马邪?②称其德也。 |
C.①执策而临之。②介胄而驰。 | D.①虽有千里之能。②故常奇之。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⑴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⑵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⑶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⑷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⑸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⑹“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⑺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⑻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⑼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⑽“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⑾“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⑿“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⒀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⒁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⒂“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⒃“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
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⒄“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⒅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⒆“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⒇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 )——星夜家访——( )——(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三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
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
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听到也要读到很多有意义的话。其中有些话一定会给你不少的启迪,令你刻骨铭心,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请以“一句话照亮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2)岁月如诗,人生如歌,我们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生活中的一次次磨练;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一次次发现;绿菌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韧,情感在交汇中融合,我们的生活由此而丰润美好,我们的青春因此而鲜亮精彩。
请以“感悟美好”为话题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