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增多
D.癌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降低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
蚯蚓
蜈蚣
溪边土壤
上午10点
很少
较多
非常多
晚上10点


较多
山地土壤
上午10点
非常多
较少
较少
晚上10点
较多

很少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C.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
B.生长素和赤霉素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
D.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含量的变化影响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吸收水分
B.种子中脱落酸含量升高促进种子萌发
C.发酵罐中氧气含量升高促进酵母菌增殖
D.血浆中胰岛素含量升高抑制糖原合成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48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5ml
0.1%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
30

5ml
Y
60

5ml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1KLx
65

5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乙、丁中Y为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     。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                          ,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②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     ,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             ,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           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           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                    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       ,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      ,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  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     ,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     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                                       。(要求写两点)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         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