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uó)倔强(jué)胆怯(qiè)无边无垠(yín) |
B.哽咽(yè)残垣(yuán)秀颀(qì)潜滋暗长(qián) |
C.反省(xǐng)绽出(zhàn)不屑(xiè)锲而不舍(qì) |
D.祈祷(qí)嶙峋(xún)束缚(shù)不屈不挠(náo) |
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智萌发寂静茂密不禁神弛 |
B.摇篮彼此颤抖处罚难辞其咎 |
C.玩耍忧虑沉思权威眼花缭乱 |
D.纽带繁殖衰退窝棚丰功伟绩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
B.西宁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C.班干部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同学们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
D.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入夜时分,一片闹声,卖豆汁、炒疙瘩和豆腐脑的小摊,比比皆是。 |
B.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使我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充满了信心。 |
C.我国探月卫星“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每个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 |
D.请你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后来收集在《呐喊》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的一篇杂文。 |
B.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
C.《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D.《给女儿的信》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高尔基,文中作者用童话的形式向女儿阐述了什么是爱情。 |
古代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①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③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④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雄浑壮观景象千古流传的诗句是
, 。
⑥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请将下面对联与后面括号中的注明不相符的一项找出来,并为自己家里写一副春联。
A.虽然毫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
B.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
C.运动奏响生命,锻造点燃激情(教室) |
D.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餐厅) |
①不相符的一项是( )
②春联: , 。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这首诗,联系物候知识,说说你的发现。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功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古代诗词中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写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在四川成都写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在浙江湖州写的《舶棹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冬天大雪“月黑雁飞高”的描写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理由:
启示: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句诗中两个“笼”将哪些景物融为一体?这句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第三、四句是仅仅写商女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故患有所不避也避:躲避 | B.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恶:讨厌 |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得到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索扁鹊 |
B.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C.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为宫室之美 |
D.死亦我所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下列对文章第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中的精粹,其说理透辟、论证雄辩、气势恢弘、语言流畅的特点最为显著。 |
B.本段先用举例论证,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 |
C.接着作者采用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明道理,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 |
D.最后用“贤者能勿丧”强调了古代圣贤是极力推崇和赞赏“舍生取义”的。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从什么角度对蒋经国进行劝说的?理由有哪些?
文段中提到了哪些不利于统一的因素?
下面古诗文词句和“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所表达的抱负最不一致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①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悲剧在于生命逝去之时尚未认识到自己大脑里面所隐藏的惊人能量,人的大脑是上天最有灵感的完美创造。科学研究显示: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大约有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然而,这么大的能量却始终处于沉睡状态,就算是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使用率也没有达到1%。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工作学习,但是,很多时候,成功的前景却是渐行渐远。
②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人脑能量如此之巨,但是很多人都是碌碌无为没有建树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找准自己的天赋所在,我们偏离了自己能量爆炸的方向。爱迪生讲:“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们才说,成功不仅是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什么?选择自己的天赋所在地,然后用尽全力去飞翔!
③天赋与生俱来,任何人都有,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而已。现代成功学认为,天赋就是天分, 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针对特别的东西或领域的特殊天生执念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别于其他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非这个人才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他的人生中表现出了的话,那么他就具备了该方面的天赋器量。对于一个人来讲,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后天的优势。先天的优势不可改变,后天的优势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智慧就在于他找对了自己的天赋,因而有了腾飞的天空。人常说:“天才就是放对了地方的人才。”这么说来,人才没有成为天才就是因为没有走对地方。
④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本来是读法律的,因为他对电子计算机怀有浓烈的兴趣,所以转向计算机方向。比尔·盖茨能够建立影响世界进程的微软帝国,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在这里不是要讲法律没有计算机科学有用,这个不可以比较。人生激励导师李阳说:“你最大的弱点背后可能引发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撼动世界的优点。”对于天赋来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兴趣,兴趣所在便是天赋所向。一个人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天赋,听从潜意识的召唤。赵本山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小品天才,他的节目全国人民都非常喜欢。但是,我们设想过没有,假如赵本山先生不做小品,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又将怎样?你要明白,东西放对地方是资源,放错地方成垃圾。人才也是一样,放对地方就是人才,放错地方就成冗员。
⑤人生就像在拉黄包车,你应该先看清方向再拼命地拉,否则,你的力气越大,你就越是偏离目标。对于方向,首先应当找准自己的天赋所在,成功的道理必定是看清自己的天赋,然后释放自己的潜质。当然,单纯的天赋或是找准天赋不是成功的必然条件。当我们找准自己的天赋之时,还需要一种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在人的进取精神中,勤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孙中山先生教诲我们:“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⑥前进的道路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不论前方的路怎样的坎坷,只要我们用进取的精神坚定地发挥自己的天赋,那么,成功也很简单,无非是个坚持而已!
文章题目什么意思?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从语言环境来看,第②段中爱迪生所说的“灵感”与作者说的哪个词意思接近?第⑤段中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是想证明什么观点?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写出三种,并且选择一种说说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