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duì)变轻(yuān)(yùn)贴气(shèng)
B.(pì)护和(xù)香(chéng)笨(zhuó)
C.蜾(luǒ)解(pōu)(kē)臼害(sào)
D.(zī)盛(yáng)序洿(kuā)池夭(è)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譬如羡妒峰拥而上引亢高歌
B.辉惶恍惚宽敞明亮步屦维艰
C.苍颉荟集津津乐道天衣无缝
D.鲲鹏磷峋以德抱怨慎终如始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函陵而相如叱之
B.填然之乃使其从者
C.越国以鄙大王必欲
D.而后乃今将图封郑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腹犹果然
B.牺牲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C.天下莫柔弱于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穷固:坚守
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而不改过:犯错误
B.夜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王无岁罪:归罪
之以桑树:种植
C.榆枋而止抢:触、碰
一官效:胜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
D.贷且成善:善于

云气,负青天       绝:渡过
其西封             肆:肆意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只含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唯大王与君臣孰计议之
C.建德若偷共其乏困
D.幼而不孙弟拜送书于庭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以其无礼于晋 B.夫晋,何厌之有
C.而君幸于赵王 D.求人可使报秦者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顷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颇知属文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寓书:呈奏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契丹主待益厚夫晋,何厌
B.使牧马野以其无礼
C.筑城郭,立市里,处汉人此知之,故欲往
D.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并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延徽从契丹逃回后,向朋友王德明表达了重返契丹的想法,朋友表示支持。
D.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
(2)拊其背曰:“向者何往?”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2)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3)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5)                      ,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6)                      ,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7)郡邑浮前浦,                      。(王维《汉江临眺》)
(8)                      ,一川碎石大如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诗题中的“九日”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可以看出古代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高家捉鬼后的第二天,觉慧去看祖父,祖父一反常态,温和地和他说话,要他把觉民喊回来,说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巴金《家》)
B.冯乐山想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觉民向大哥觉新求助。觉新因为梅的死,不愿让觉民和琴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和三弟觉慧一起帮助觉民逃离了公馆。(巴金《家》)
C.梅去世的消息传来,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巴金《家》)
D.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E.老葛朗台去世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她一次性支付了克罗旭整年的薪金,并在拿侬结婚时,包办了拿侬全套的嫁妆。(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家》选段,回答问题。
“真的?”她问道,还带了一点不相信的样子。她疑心他在跟她开玩笑。
“当然是真的。你看我什么时候说过谎话?”觉民正经地说,又回头看一眼站在旁边的觉慧,加了一句:“你不相信,可以问三弟。”
“我并没有说不相信你,不过这个好消息来得太突然了,”琴兴奋地含笑说。
“好消息”是什么?琴听到好消息后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哪些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选(   )题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②不以封疆之界,固国③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④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②域民:限制人民。③固:使动用法。固国:使国防坚固。④亲戚:指内外亲戚。畔:通“叛”。
(1)“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括。
(2)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共同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有一种情感叫沉浸
朱以撒
①又一杆毛笔走到了使用的尽头,锋残毫损。我照例把它投入书桌里边那只大笔筒里。那只笔筒已经搁置了许多这一类毛笔——当它们不再被使用时,就没有什么价值,理应废弃,我想起隋人智永,许多用过的烂笔头珍惜地集中着,庄重地埋了起来,名曰笔冢,一定有一种感情附着于上。笔筒里这些旧笔,时日长了落满了灰尘,蜘蛛在上边爬过,牵起网络,旧笔储存了我生命曾经走过的那一段过程,或者说,许多时光在毫端的挥洒中过去了。
②旧物,失去使用价值之后依然不忍舍弃,准是另一种价值开始了它的旅程。
③周六的早晨,又一次站在建溪畔。已经有些寒意,建溪流过的这个小城,永远是水气迷蒙,潮气华滋,颓废的古城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本植物。在这夏日的枯水时节,建溪缓缓地流,和梅雨时的汹涌气势已经不同。此时,我面对着它,按说是没有太多特色可供描绘,只是一条闽江的支流有这么一个名字,却远远超过了我对于河流本身的想像。老人说,建溪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人,是一位宛如青衣的女子。青衣?多么美的一个人物,幽怨、哀婉、凄美。静观这条溪的眼光如水,忽地听到旁边一位姑娘用食指指着波光粼粼对着男友叫道:“看,我的衣服在溪水中是青色的”,心弦莫名地弹了一下。
④一座熟悉的城墙拆毁了,一条熟悉的街巷消失了,对于拥有体验并一直习惯地享用它的文化气息的人,不论书生艺人,还是引车卖浆者,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空洞。至少,他们不能在清晨聚会一起松动筋骨,叙一叙寻常百姓的小小乐趣。后来,不伦不类仿欧式的建筑耸立起来,内心的空洞却丝毫没有填上。一个独到的城市,是由久居其间的居民行止来体现的——说话的口气、神情还有动作.他们被老城市的气息熏染着,老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储存着浓郁的民风、礼仪;街巷、门楣、梁,匾额透露着和居住者同样的情调。而新兴城市是多元的,没有一种和谐的秩序,需要很长久的磨合,人和城市才能交融如水乳。
⑤一本书,一本帖,时间长了,外表的品相卷了毛边,掉了封皮,里边任我随意地画了许多记号,随手翻,就到了我要的那一页,想看的那个字。一本簇新的书就没有这般便利,它停留在陌生状态上,像一匹野马,没有被骑手驯服,书页边缘带着机器切割的锋利和油墨的味道。没有翻动,生分得生出一段距离。一次又一次翻动,甚至卷起、袖起,随主人走天下。带着温度的手指时常指动,它温顺起来。边角的锋棱磨钝,品相越来越老,蕴涵越来越多,手泽、目光、笔迹,甚至有一次不小心掉落在泥泞里。有的书的观念的确改变了我,同时我也把一些不愿苟同的意思标明在空白处,构成另一个走向。这样,待我翻到它老了时,渗透了我太多的精神。一些旧书让人痴迷地收藏,就融入了阅读者这一部分情调。
⑥纸本太经不起折腾了。但也是这种最柔弱的纸,薄如蝉冀地承栽起沉重无比的文字——那些性命攸关的生死状、家庭纠葛的契约、情爱的表白,都由一纸墨气固定下来,像一位稚嫩孩童挑起千斤重担,还不让她松懈下来。没有哪一片纸的存在不受剥蚀。纸质酥了,干脆了,字迹一脸沧桑,却不会淡去。这时,真怕有人不慎失手,字迹随纸裂为碎片。这样的纸片,尺牍大小,沉重千钧。家庭的后人对先人的认识,包括感恩或怨恨,大都缘于这些纸片。没有这些纸片的人,回忆先人,满目空洞。我十分感慨保存完好的家庭,从一代一代文字的积累中,见出一个家庭的悠久;从昏黄的纸色中,展开寂寥广大的世界,任想象去填充。其实,一张能够幸运躲过战乱、水火、迁徒磨难的纸,即便空白,也是一个幽深的海。
⑦时间一直向前,像不停歇下来的马车,奔走中崭新的车厢成为陈旧,盛满过往的陈渣。每个人在面向前方的同时,另一方面正对着过去,感受着旧物,牵挂着旧事——时光宛如青衣,她没有消逝,正是由于她的韵味,真切地沉浸在遥远之处。
(选自《朱以撒散文精选》,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中,作者之所以会想起智永“笔冢”的故事,是因为他与智永一样,对旧笔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B.作者讲述故乡建溪与青衣的怀想,主要是为了表现故乡的古老神秘,以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C.“旧物,失去使用价值之后依然不忍舍弃,准是另一种价值开始了它的旅程”这句话承上启下,并引出主题,突出旧物的另一种价值。
D.第⑥段“一张能够幸运躲过战乱、水火、迁徙磨难的纸,即便空白,也是一个幽深的海。”此句“是一个幽深的海”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纸所承载的意思人类永远是无法读懂的。

E.最后一段作用在于篇末点题,意味隽永,点明虽时光流逝,但那些旧物不会消失,它将转化成情感,长久地留在人们的精神中。
文章题目是“有一种情感叫沉浸”,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从本文来看,作者沉浸在哪些旧物和旧事中?
文章第④段写老城市和新城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们有什么用意?请分析。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①习语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②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却说“犟得像头骡子”;③汉语中说“力大如牛”,在英语中却说“力大如马”,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骡子”和“马”分别代表力量和顽固。⑤可见,意思相同的习语          
(1)把第⑤句画横线处结论性的句子补写完整。
                                                                       
(2)①-④句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在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人说,应该坚持,不能放弃,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也有人说,应该果断放弃,另找别的途径,不能在等待中蹉跎了岁月。
请以“放弃”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五校教学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