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 | 秦朝 | B. | 西汉 | C. | 南北朝 | D. | 唐朝 |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 征辟制 | B. | 察举制 | C. | 九品中正制 | D. | 科举制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 | 宣政院 | B. | 中书省 | C. | 理藩院 | D. | 行中书省 |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 体现三省分权制 | B. |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C. |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 D. |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 宗法制 | B. | 郡县制 | C. | 君主专制 | D. | 中央集权制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 |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 |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 |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 | 夏人的活动地域 | B. | 周朝的重要都城 |
C. |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 D. |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 | 中书省、伊犁将军 | B. | 宣政院、中书省 |
C. |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 D. |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 | 金德 | B. | 木德 | C. | 水德 | D. | 土德 |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 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 B. | 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
C. |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 D. | 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
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④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 |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 B. |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
C. |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 D. |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 | 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
B. | 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C. | 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D. | 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 B. | 湖南、湖北 |
C. | 山东、山西 | D. | 广东、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