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锦衣卫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B.城邦公民的平等
C.军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D.共同的宗教信仰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
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
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
D.黄金储备总量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 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 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C.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D.为原子能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B.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C.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廉价商品
C.雄厚资本和高新科枝 D.先进制度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4分)
材料二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材料二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2分)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对一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异常重要,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  (3分)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材料三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2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一一穆罕默德·阿里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4分)
材料二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一一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较为全面的评价阿里?  (6分)

来源:2015届山东青岛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