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
臭氧水是臭氧()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水是氧化物 | B.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
C.臭氧水是混合物 | D.臭氧和氧气是同素异形体 |
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作保护气 |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
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水的物理性质 |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
C.水的化学性质 |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
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
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和 |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
C.都具有还原性 |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
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不一定都要验纯 |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
“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
B.操作Ⅲ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D.操作V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
有一固体物质甲(不含结晶水)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溶液Ⅰ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B.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 |
C.溶液Ⅰ和溶液Ⅱ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D.溶液Ⅱ若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 |
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
C.镁在氧气中燃烧 |
D.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0 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 g | B.100 g | C.150 g | D.200 g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填空:
①体温计中金属元素(Hg)的名称是 (1) 。
②生理盐水中的溶质(写化学式) (2) 。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 (3) 。
④可用于洗涤油污的Na2CO3溶液呈 (4)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Na2CO3 (5) (填“属于”或“不属于”)碱。
⑤熟食制品常加入规定含量的防腐剂。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6) ,0.5mol丙酸钠中含有 (7) 个氧原子。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利用其 (8) 作用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②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Ⅰ.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9) 极(填“正”或“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 。
Ⅱ.为了加快电解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已知通电时NaOH不发生变化)。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 (11) g,量取水(水的密度为)时,应选择规格为(12) mL(填“10”、“100”或“250”) 的量筒。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 10%
(填“<”、“=”或“>”)。
Ⅲ.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单质。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14) 。
A.水的电解 | B.水的蒸发 |
C.水的蒸馏 |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17) 物质所加的量多。
④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100g水 |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
以下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①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Ⅰ.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1) ② (2) 。
Ⅱ.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
实验室还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从E~G中选取 (4) (选填序号)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
Ⅲ.若用D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5) (填“a”或“b”)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6) 。
②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催化剂质量/g |
待测数据 |
实验1 |
50.0 |
0.2 |
|
实验2 |
50.0 |
CuO X |
|
Ⅰ.表中X的数值应是 (7) 。
Ⅱ.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8)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实验室常用草酸(化学式为)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下图是制备干燥的,再用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
①从安全角度讲,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 (9) (填A或C)处。
②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D处的现象 (11) 。
③为了能正确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在装置 (12) 和 (12) 之间还应增加个洗气瓶(下图),该同学在洗气瓶中加入的溶液是 (13) 。
④从环保的角度讲,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