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课时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16社戏

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 dāo(  )
dài màn(  )
cuān duo(  )
jiǎo jié(  )
yōu yáng(  )
piāo miǎo(  )
yīxī(  )
yǒng yuè(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体裁是________,文中的“社”原指______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__________,“社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絮叨(wěn)
船橹(lǔ)  撺掇(chuàn)
B.怠慢(dài)  不惮(dàn)
家眷(juàn)  归省(shěng)
C.凫水(fú)  旺相(xiāng)
屹立(yì)  潺潺(chán)
D.竹篙(gāo)  晌午(shǎng)

松懈(xiè)  舀水(yǎo)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3)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解释。
①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
A.竟然
B.抄近
C.径直
D.拐弯
②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
③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
A.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

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赵庄看社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
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揣摩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舒展”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连用这几个动词对表现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是“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参照画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绽满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________________,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团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他”是水浒英雄________,与“他”有关的一个著名故事是: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_②__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___③___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______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2)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节选文字①②③④处依次应填的动词是(  )
A.点磕夹飞
B.点敲混飞
C.磕点混箭
D.点敲夹箭
(4)节选文字第2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5)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C.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提示填空。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有一种很奇特的风俗,即国王用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官吏;《水浒传》中,浮浪破落子弟高俅因会________而被皇帝看中提升为殿帅府太尉。这两个情节都极具讽刺意味,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的词。)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
(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
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垛
杜怀超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升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ǐ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目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有更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招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做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1.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题。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

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每至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称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