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
有一位古代的思想家这样论述政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来。”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A.老子 | B.韩非 | C.董仲舒 | D.王夫之 |
有史学家评论说:“隋唐时期……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 B.政府拥有了一定的政务决策权 |
C.皇帝和政府共同决策政务 | D.政府对皇帝专权有一定牵制 |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①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
②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
③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
④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说明
A.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
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C.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
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
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1885年 |
88 200 018 |
65 005 711 |
1895年 |
171 696 715 |
143 293 211 |
1905年 |
447 100 082 |
227 888 197 |
1911年 |
471 503 943 |
377 338 166 |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
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
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
1919年10月《晨报》刊登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发连工业必有精良机器。下联是:挽回利益者当与本国制造。横批是:美典公司。这主要表明
A.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 |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C.国民革命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
D.民族工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
以下是摘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文章标题,从中给出的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正确的有
文章标题 |
发表时间 |
作者 |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 |
1922年2月 |
张君劢 |
评中西文化观 |
1924年6月 |
杨明斋 |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 |
1933年7月 |
陈高傭 |
全盘西化的理由 |
1934年 |
陈序经 |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
1935年1月 |
王新命等十教授 |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
1935年6月 |
叶青 |
①学习西方文化 ②注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③推翻中国传统文化 ④中国文化现代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第二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下列关于这三次演进和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
B.第二次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
C.第三次促进了人自身和人的思想双重解放 |
D.后两次把人们从君主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②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成型时期 |
B.第③④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
C.第⑤段是殖民体系崩溃时期 |
D.整个曲线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
为防止官员腐败, 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财产必须如实填写,由新成立的道德署负责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定期向社会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查阅。材料表明美国能够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原因是
①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②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
③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有力监督
④两党制度下相互制衡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①③④ |
建立宪政、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 (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材料四: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
材料五: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
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变化。反过来,适应变革的经济政策也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社会前进和文明进化的应有之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西方推行的商业政策和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文明的借鉴与发展
(3)阅读下表,以“文明的借鉴与发展”为题,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任选2例)
国家 |
事件 |
日本 |
明治政府“文明开化” |
法国 |
拿破仑的《民法典》 |
苏俄 |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
示例:程朱理学:理学家借鉴道教佛教有益成分,从宇宙起源探讨伦理纲常,创立了理学,使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又称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