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称赞。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郡县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科举制度 |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 B.中央设三公九卿 |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
“夏、商、周、汉封建(封邦建国)而延,秦(朝)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 )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 | 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 | D.指出了秦亡于暴政 |
明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
①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 ②相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③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因此结束 ④皇帝专制得到极大强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
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主要是因为 ( )
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1到图3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 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的地域,元代实行 ( )
A.郡县制 | B.三省制 | C.行省制 | D.三司制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 )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④极大的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 )
A.司法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自主权 | D.外交主权 |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 )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 )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刻在人们心中。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 B.反对外来侵略 |
C.反对封建统治 | D.维护封建经济 |
义和团运动教训了侵略者,使帝国主义认识到“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
D.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团体的建立 |
“假如没有中国……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词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总统的这段话主要是为了说明 ( )
A.日本有强烈的扩张野心 | B.日本是当时美国最危险的敌人 |
C.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 | D.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 |
以下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C.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
太平天国政权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的标志是 (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
C.洪秀全称“天王” | D.太平天国永安建制 |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国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
A.总统 | B.议会 | C.内阁 | D.全体国民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
A.领导阶级 | B.群众基础 | C.革命对象 | D.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 )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 D.组织农民从事生产 |
长征途中曾召开了遵义会议,下列有关这次会议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
B.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路线 |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泽东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阅读下列材料:
|
请回答:
(1) 图1反映了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其对象有哪些?
材料二 (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 ——《孟子》
(2) 材料二中,西周时该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图2反映了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其核心是什么?
(4)两种政治制度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
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
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其它列强是否可以享有?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三个条约各是什么时候签订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