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二章 练习卷
如图所示,关于奥斯特实验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从而揭示电流做功的本质 |
B.指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为后人进而发明电动机奠定基础 |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后人进而发明发电机奠定基础 |
D.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该实验中为使小磁针偏转明显,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延长线上 |
B.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所在水平面内且与之平行 |
C.通电直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 |
D.通电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这个实验中,小磁针应该放在( )
A.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
B.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
C.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左侧 |
D.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右侧 |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
B.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峰上的质点运动到相邻的波峰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
C.一束光由介质斜射向空气,界面上可能只发生反射现象而没有折射现象 |
D.水面油膜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这说明了光是一种波 |
E.在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
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加以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下有关电磁理论和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磁场在变化,它的周围就一定会产生电场 |
B.空间某区域有不均匀变化的电场,则一定会产生电磁波 |
C.电磁波不同于机械波之处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
D.紫外线是一种比所有可见光波长更长的电磁波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电磁波和光均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
B.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是纵波 |
C.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在水面上最先消失的是红光 |
D.均匀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由产生的区域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
关于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电波不容易产生干涉、衍射 |
B.红外线是原子核受激发出的 |
C.α、γ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出的 |
D.紫外线比γ射线波动性强 |
为了增大LC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下列办法中可采取的是( )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并在线圈中放入铁芯 |
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并增加线圈的匝数 |
C.减小电容器的两极板的距离并在线圈中放入铁芯 |
D.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并减少线圈的匝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