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B.“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C.“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是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D.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来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三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四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五段紧承四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一场网络媚俗。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冰桶挑战”活动向自己浇水再挑战朋友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B.“冰桶挑战”借助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高长恭传
兰陵武王高长恭,文襄第四子也。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得见!”遂饮药。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选自《北齐书》卷一)
【注】①天颜:指皇上。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并州刺史累:多次
B.长恭免示之面胄:铠甲
C.恐以威武忌见:被
D.遂饮药薨:死

兰陵王高长恭被称为“战神”,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长恭“战功”的一组是
①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   
②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③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
④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⑤累迁并州刺史 
⑥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邙山之战时,高长恭率领五百骑杀入敌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士兵们为此做了《兰
陵王入阵曲》来称颂他。
B.高长恭在定阳时,他的下属相愿劝告他不要太贪婪,高长恭认为相愿说的是对的,开
始收敛自己。
C.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从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长恭回来后,谁也没有责
罚,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D.高长恭在瀛州时,他的属下阳士深上表列举高长恭贪赃枉法的罪行,高长恭因此被罢

免官职。但后来,高长恭也并未深责他。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②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③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
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                  ,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4)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5)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6)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赋得永久的悔(节选)
季羡林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们家是贫中之贫,真可以说是贫无立锥之地。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儿谈“红”色变了。
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戗——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所谓“拾麦子”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一点儿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拾”。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如获至宝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点儿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白的”和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劈高粱叶,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还欢迎;因为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叶都是喂牛用的。我们家穷,从来没有养过牛。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不会被二大娘“卷”(我们那里的土话,意思是“骂”)出来。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6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极端贫困的农村生活让季羡林的童年回忆没有一点亮色,剩下的只有饥饿和苦难。
B.由于季羡林有一年拾到的麦子特别多,母亲特意弄来了点儿月饼奖励他,以激励他
更加勤劳吃苦。
C.在季羡林的记忆中母亲毕生只吃“红的”,甚至野菜,没有吃过别的再好的东西。
D.季羡林依靠自己的身体为二大爷的牛搞饲料,就是为了平时或年终改善一下自己的

生活。
E.文本通过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童年为了吃饱肚子所经历的艰辛,也表达自己对当
年只顾自己忽视母亲的懊悔。
季羡林的苦难童年中,能让他高兴起来的事情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季羡林的“悔”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范增数项王           

A.吾得事之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火尚足以 D.唐浮屠慧褒始于其址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李之往来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羡长江之无穷 D.列坐其次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沛公安在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相与枕藉乎舟中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尸骸喑熟完美无瑕
B.菲薄敛裾落漠一椽破屋
C.樊笼稗益废墟文过饰非
D.诡秘噩梦作揖金榜题名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博学的老师,它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为我们指点迷津,
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B.那位获奖者表示,他只是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份意料之外的不虞之誉他倍
感荣幸。
C.国家工信部今日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
定,相信不日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D.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

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报告指出,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以使吸烟人数减少4900万,避免大约1100
万人因不吸烟而死亡。
B.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北京和
河北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C.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D.在加拿大,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多是硬皮精装,课本内容几乎不变,书本循环使用,真

正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            ,           。                             
           。              ,也需要审势之识。审势,就是研究和把握这种趋势,作出正确的决策部署。
①其关键就在于“审势”
②诸葛亮以峻切治蜀地都获成功
③也是判断政策举措的基本视角
④刘邦以宽仁治汉中
⑤而善于“审势”既是治国理政的基础一环
⑥当下中国,也存在着宽严之辩

A.④②①⑤③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④②⑥①⑤③ D.①④②⑥⑤③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几处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小李过生日,同学送他礼物,他一边接礼物一边说:“谢谢你送我生日礼物,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某人发的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陆明写的日记“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欣赏过……”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记得那天,我骑着你给我买的新车出游,可我撞坏了它。
我以为你会骂我,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次,我在你新铺的地毯上,吐了满地的草莓饼。
我以为你一定会厌恶我,但是你没有……
还记得那一次,我缠着你去海边,而你说那天会下雨。
果然那天下雨了。
我以为你会说:我告诉过你啦!但你并没有……
是的,有许多许多的事,你全都没有做。
你容忍我、爱护我……
有许多许多的事,我要回报你,我要感激你……
读完上面这首孩子写给父母的小诗,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