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拿破仑雾月政变得以成功的原因是
A.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卫大革命的成果 |
B.法国需要恢复专制君主统治以适应原有的传统 |
C.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反法同盟无法干涉法国 |
D.法军四处征战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
C.欧洲列强在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会相威胁,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
C.海军军备和其比例之争 |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
《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关于
A.领土问题的规定 | B.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
C.军事问题的规定 | D.赔款问题的规定 |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表现出的共同点是
A.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发展势力 |
B.取缔其他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
C.利用军队中的法西斯势力发动兵变夺权 |
D.依靠法西斯党进行欺骗宣传 |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的是
A.英、法、美与法西斯国家矛盾加深 |
B.苏德战争爆发 |
C.法西斯侵略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矛盾的加深 |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
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 |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根本的共同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
B.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教条主义 |
C.戈尔巴乔夫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 |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
B.群雄逐鹿 |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这位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一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的?
(4) 时隔2年之后,英美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第三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中国问题,此时山东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 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