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鬚鬓)。这突出表明:

A.秦朝时可以通过出钱来抵耐罪 B.秦朝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
C.秦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盗窃行为 D.秦统治者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是时武昌、南京属管之地,粤人出示安民,开科取士,禁头变服,按例征粮,农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镜山野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B.《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C.辛亥革命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断发易服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董必武游大明湖时作诗一首:“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诗中的“君”只能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王尽美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迦马 D.麦哲伦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4年7月法国大革命中热月党人发动了“热月政变”。“热月政变”在英文中一般译作“Thermidorian  Reaction”。“Reaction”是当时物理学中的一个常用词,意思是反动、反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有关热月政变的叙述准确的是:

A.热月政变是一次反革命政变
B.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历史的倒退
C.热月政变是一次使资产阶级革命回到正常轨道的政变
D.热月党人的措施不得人心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由美国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刘易斯亨利史汀生监制和策划发行的纪念抗战邮票。该邮票是美国邮政史上破天荒第一枚用外国文字组成中心图案的邮票,也是美国第一枚印有中文的邮票。仔细观察邮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
B.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主张一脉相承
C.表达了美国人民向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精神致敬
D.发行该邮票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成立三十周年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材料二.下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滋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指的谁?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3)简述苏俄(苏联)(1917-1936)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共产党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的?

来源:2011届广东省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