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咸丰县六年级下册质量监测评估卷
“疆”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疆”字在字典里有两种注释:①地域,领域,边界;②界限。成语“万寿无疆”的“疆”字的意思应选第 种解释。
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2) 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 )的人就很多。
(3)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得花半天的时间。
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说:“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2)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的慈祥的眼睛。(缩写句子)
(3)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改为陈述句)
当事者往往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诗人苏轼在《 》中“ ,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大名鼎鼎等量齐观迫不急待人才济济 |
B.阴谋鬼计一丝不苟居高临下焕然一新 |
C.精益求精理直气壮斗志昂扬惊慌失措 |
D.眼急手快不约而同铺天盖地粉状玉砌 |
下列汉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门尖必为 | B.月光长丸 |
C.丑民书君 | D.卅革在成 |
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鹃花开 | B.无比眷念 | C.美丽婵娟 | D.绢献衣物 |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A、满足 B、讨厌 C、厌倦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好逸恶劳穷凶极恶 | B.满腔热情装腔作势 |
C.欲速不达速战速决 | D.明察秋毫毫不动摇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慢条斯理局促不安恍然大悟金碧辉煌 |
B.呼风唤雨千姿百态群龙无首不容质疑 |
C.崇山俊岭神清气爽不可思议出乎意料 |
D.腾云驾雾美味家肴应接不瑕丢三拉四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班长李杰学习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
B.她总是津津乐道于自己己经取得的成绩。 |
C.这份试卷中的第三小题他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
D.程成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李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
从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我怎能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呢? |
B.雨来宁可牺牲,也不向敌人屈服。/雨来或者牺牲自己,或者向敌人屈服。 |
C.他的话完全没有错。/他的话不可能不对。 |
D.我不会不去的。/我怎么会不去呢? |
下列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你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努力地去做。 |
B.小明因为学习刻苦,所以受到老师的表扬。 |
C.老师一边弹琴,同学们一边唱歌。 |
D.与其边做作业边玩,不如先做完作业再玩。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这个章节完美地塑造了美猴王勇于反抗天庭的举动。 |
B.从广大师生的表现中,说明大家对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的表。 |
C.十一长假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D.在第二十七届北京学生科技节上,北京市十八个区县教委将首次同台展示科技教育取得的成果。 |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读这一段时间时,应该用( )。
A.高兴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 B.难过的语气,节奏慢,声音低。 |
C.急切而痛苦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 D.急切而高兴的语气,节奏慢,声音高。 |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C.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
D.批陀螺讲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头”,用力匀称,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转。 |
下列标语运用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某图书馆的门口贴有一则标语: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
B.某公园前写着:外来人员请到门口登记。 |
C.某学校的走廊上写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D.某机关的墙上写着:春来小草醒,请您绕道行。 |
小名(12分)
①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得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miǎo)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对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②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叫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我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③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④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⑤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⑥“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⑦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⑧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⑨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⑩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⑪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⑫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追着,跑着,挥动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⑬“写信回来。淼儿!”
⑭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 。
(2)现在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
①
②
(3)作者是用哪一具体事例来说明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不超过15个字。(2分)
(4)“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 (摘引原文回答) (4分)
第一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情 ;
第二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晴 。
(5)为什么妈妈在送别“我”的时候脱口喊出了“我”的小名? (2分)
(6)结尾一自然段中的“什么东西”应该是指什么? (1分)
竹 石(5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字义。(2分)
任( ) 尔( )
(2)“咬定”这是 手法。(1分)
(3)这首诗着力表现竹子 的品质。(1分)
(4)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 的风骨。
孩子和书
①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②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③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⑥她(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⑧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⑨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⑩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⑪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⑫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⑬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⑭“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⑮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填进第②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②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3) (4)
(4)如果将第⑨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
(5)联系全文,第⑩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
(6)“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 ,“倔犟”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