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新课标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年8月11日12版)
下列不属于作者说的“许多人对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 |
B.“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是美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义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
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 |
D.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修改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
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了。 |
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 |
C.“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的话就很好地割裂了“人品”和“画品”。 |
D.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表:表彰 |
B.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用事:掌权 |
C.负气敢言,权近侧目侧目:畏惧 |
D.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数:屡次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 |
B.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 |
C.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 |
D.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适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得到张九皋赏识推举他参加科举,考中后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离开,后在哥舒翰营中做掌书记。 |
B.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这时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因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 |
C.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 |
D.永王谋反,高适曾写信给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2)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春日怀秦髯
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本诗颔联艺术表现力极强,请简要分析。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 , ”,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蜀道难》中的“ , ”两句用鹤、猿反衬“蜀道难”。
(3)《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冰释
刘腊梅
这个暑假又长又闲,夸大了人的所有知觉。
芝化刚参加完初中升学考试,在家等待结果。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她报考了城里一所师范学校。
每年暑假,表妹都要来家里玩一段时间,尽管母亲从没有好脸子。对于褒和贬她都以没心没肺的坦诚笑容一一收受,高兴与不高兴都挂在脸上,心眼儿浅得一眼可以望到底。她并不知道自己成了舅妈与外婆恶劣关系的牺牲品,照样每年放暑假就来乡下消磨。有时候芝化也不亲表妹,因为她一来就分走了奶奶对她的专宠。奶奶对这个外孙女藏着好,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偏偏几次都被芝化撞见。比如偷偷塞个煮鸡蛋给表妹,或者悄悄拿两元卖破烂的钱给她零花。对于这份私情,表妹很懂事地配合,从不在第三者面前显摆。但这种私赠私授的诡秘感情,并没有瞒过母亲和芝化,芝化把它沉到心里,母亲把它挂在脸上。
这天晚饭时分,桌上多了一道薏米炖排骨,是奶奶用自己的私房钱来给表妹接风的,母亲才不会因为这个小客人的到来而改善伙食。而对于因表妹而开的洋荤,母女俩都不会领情。母亲因为头天晚上和父亲争论舅舅过生日送礼金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一张脸冷得瘆人。芝化把喝汤的声音降到最低,排骨上残留的肉渣子也不敢用力地吮,怕弄出声响来给母亲找到发作的理由。
“芝化,快吃,完了和我一起去晒谷场收包谷。光吃不做,会消化不良的。”
除了芝化被迫接收这个信息外,全家人都当没听见。表妹把一块骨头拿在手里,啃得翻来覆去,有滋味得很。
母亲拿着笤帚与竹篓向晒谷场走去。芝化只好草草结束了晚饭:“表妹,我们一块儿去吧,东西多了我拿不了。”临走时她叫上了表妹,这算是好心还是歹念?表妹乐颠颠地跟在芝化后面,不知道她领受表姐给她找的这个为这餐好食必须付出代价的理由没有。表妹把事儿做得像玩游戏,有两分调皮,手上快一拍慢一拍,由着性子打发,晚饭的不愉快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母亲看不惯这种小姐派头的作风,脸上写着嫌恶与不屑,呼呼的扫帚带起一层扑面的灰,像千军横扫的沙场。
“姐,我妈说你上了新学校,要经常来我家耍哟。”在表妹眼里,表姐可是要飞出山窝了,她先替表姐新鲜和高兴起来。母亲也受了点感染,脸色暖多了,对表妹说:“你爸爸一车货下来可不少挣钱,以后你外婆还指望着你们呢。”表妹并不懂得母亲在旁敲侧击地推卸责任。
住了一个星期,表妹回城了。
暑假很快结束,芝化落榜了,屈在家里不知去向。母亲病倒了,医生说是肝火过旺,气急攻心。
第三天里,表妹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来了,手里拎了两袋奶粉,两条黑亮的辫子和一张油亮的脸庞像被阳光镀了一层金。人在门外两米,声音已闯了进来:“姐,听外婆说舅妈生病了,我妈让我来看看。”芝化嘴角向里屋呶了呶,眼睛替母亲领受了谢意。表妹推开屋的门,把奶粉搁在床头:“妈让我拿了奶粉,你冲水喝,别人送的,我家没人喝。”表妹从不拿别人的人情替自己献礼。“我爸找人打听了,表姐只差两分,找个管事儿的熟人问问,再拿些钱应该还是可以去读的。爸爸说他先给表姐把学费垫上,去学校报了名再说……”芝化听得很囫囵,她看不到母亲的脸色,却知道她脸上一定正发生着阴晴变化,还是应接不暇的那种。
“你爸真这样说吗?”母亲找不到为自己下台的话来说,有点不敢相信那个发了迹的姑父。表妹这时候已经在找电视机的遥控器了,顾不上回答母亲,自己打开好多天不闻声息的电视,专注而投入。
“芝化,给表妹冲杯糖水,这么热的天,看这汗……”母亲怕表妹反悔似的,也不追问刚才的问题了。芝化不喜欢那黏腻的感情,给表妹端来一大杯凉白开。表妹咕咚咕咚灌了一杯。短短的十分钟内,芝化像是走了一程长长的路,风雨也淋了,风景也看了。母亲坐了起来,陪着表妹一起看电视。芝化敢说,这是母亲平生第一次认真看自己一点不喜欢的动画片,表情上写着看不懂的热情,是那种小孩子全心全意凑热闹的虔诚。表妹成了动画片里的一个角儿,被母亲一起慈爱地看进眼里。表妹还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忘我得很。
厨房里,奶奶又在张罗着腊肉猪脚汤。芝化静静地待在一边,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受。闻着肉香,好像这几天缺乏的烟火味儿全都找补回来了,特别饿,特别馋。
(选自2014年6月9日《羊城晚报》)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城里的表妹,暑假来舅舅家玩,舅母对她从没有热情款待,这说明这位舅妈并不喜欢城里人,或者对城里人有妒忌之心。 |
B.奶奶是位慈祥的老人,她不仅爱自己的孙女,而且爱自己的外孙女,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常常要招致孙女的责怨。 |
C.芝化非常懂事。她知道母亲和父亲头一天晚上又起纷争,吃饭时就谨小慎微,压抑着自己,害怕引发母亲情绪的爆发。 |
D.母亲很世俗,听说芝化姑父能赚钱,就想将婆婆推给他赡养,听说他帮助芝化上成了学,才一改故态对表妹“示好”。 |
E.“落榜”对芝化的打击很大,以致让她食不甘味,浑浑噩噩;而命运的转折和母亲态度的变化,又让她找到了些许的信心。
作品中的“表妹”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芝化”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有人说:幸福的婚姻,不仅需要一方对另一方个体的接纳,而且需要对另一方所属整个家庭的接纳。对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莫言自述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
B.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
D.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 |
E.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
莫言在写小说时,说自己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请结合原文简析莫言的“胆”体现在哪里?
老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梦、光盘、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十条网友们 的流行语入围“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 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能得以迅速 ,其原因无非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缓解人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A.家喻户晓相沿成俗传播 |
B.耳熟能详约定俗成蹿红 |
C.口授心传习以为常传扬 |
D.通俗易懂司空见惯蹿升 |
【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自从被打造成“寒假保留节目”之后,“动画”这一片种就成为片商的吸金利器。 |
B.走马塘的古代建筑虽然不是成片的,但是古村和散落其间的古代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令每个到过这里的人们深为叹服。 |
C.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
D.通过智能制造的强化,科技创新的投入、智慧家居的布局,使美的集团完成了转型,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49%,全年利润有望达到100亿元。 |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过去、现在和将来三者,只不过是时间中的三个点,类似空间中的三个点——三维空间。
②空间是相对的。
③对于一个公正的宇宙观察者来说,一切时间,正和一切空间一样,都可以在刹那间来到眼前。
④根据爱因斯坦的这种观点,时间也是相对的。
⑤科学地说,从明天旅行到昨天,这和从波士顿旅行到华盛顿,一样地合于逻辑。
⑥我们也可以把时间中的三个点比成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
A.②④③①⑥⑤ | B.④②①⑥⑤③ |
C.②④①⑥⑤③ | D.④②⑥⑤①③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①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 ②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③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用一句话进行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南方都市报》9月9日报道 考上清华北大,广东恩平考生不仅可以获100万元奖金,还可获赠洋房一套。为扭转优质生源流失的局面,重振恩平教育事业,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回乡设立高考专项奖励基金。恩平市还设立促进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办学业绩突出、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进行奖励。
【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大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却有人从这里退学,选择当一名普通技工。周浩三年前从北大退学,现在是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一名学生。许多欲上北大而不得的人纷纷骂他傻, “傻”这一个字,显然不够有说服力。他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身处自己不感兴趣的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周浩没有就此放弃,旁听了一些工科院系的课后,周浩谋求转院,却因为不符合转院条件而没有成功。大二时休学一年后回到学校,周浩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学读技校。这是他谨慎思考后的选择,数控技术也是他一直感兴趣并钻研的方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