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润湿的pH试纸测白醋的pH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按溶解、过滤、蒸发的主要操作顺序分离CaCl2、CaCO3的固体混合物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石蕊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酚酞溶液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 B.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
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丁只能是盐酸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一次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闻气体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D.加入澄清石灰水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能大量共存
C.不用任何试剂就能鉴别FeCl3、H2SO4、Ba(NO3)2、NaOH四种溶液
D.向某酸化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分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灼烧法区分棉花和羊毛
C.用熟石灰区分尿素和氯化铵
D.用余烬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  验
现  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B
鉴别纯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
取样灼烧后闻气味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
D
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uSO4溶液(H2SO4)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配制100g5%的硫酸溶液
B.向鸡蛋清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白色固体
C.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蒸发食盐水时,将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可以用适量石灰水检验并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B.用燃烧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C.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加过量的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甲可能是

A.Fe2O3 B.CuO C.Mg D.Cu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 质
杂质
试   剂
操作方法
A
CuO
C
足量空气
在空气中灼烧
B
CO2
HCl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依次通过两种试剂
C
KCl
K2SO4
蒸馏水和过量BaCl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
D
FeCl3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过滤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区别NaOH、Na2CO3两种固体
B.除去NaCl中的Ca2+和SO42-,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再加入过量的BaCl2
C.用稀硫酸除去Ca(OH)2中的CaCO3
D.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物质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HCl、KCl B.H2SO4、KNO3、BaCl2
C.HCl、KNO3、BaCl2 D.CaCl2、Na2CO3、NaOH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A.C(Zn)﹣稀硫酸
B.CaCl2溶液(HCl)﹣Ba(OH)2溶液
C.CO2(CO)﹣澄清的石灰水
D.NaOH溶液[Ca(OH)2]﹣K2CO3溶液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酸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常备的化学试剂.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硫酸,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
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若确定该溶液为硫酸,能达到目的的实验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把自家厨房中一种白色粉末拿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合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NH4+、OH-、SO42- B.H+、K+、SO42-、OH-
C.Ba2+、A13+、SO42-、C1- D.K+、Na+、NO3-、OH-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超市里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商品,往往把商品分门别类,有序摆放.在化学学习中,也需要将物质进行分类.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①硫酸铜溶液②纯碱③氧气④冰水混合物⑤熟石灰⑥乙醇其中: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有机物的是        
(4)属于碱的是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铝可以制成铝箔,这是利用了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2)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可以用稀酸清除铁锈,写出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湿法冶金提取铜的国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100 g某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混合物为Zn、Al,则m可能是0.2 g
b.若混合物为Zn、Cu,则m="0.2" g
c.若混合物为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d.若混合物为Fe、Cu,m="0.1" g,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50%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碳酸钠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短线“﹣”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的两种物质之前和箭号“→”表示(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A、B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请填写下列横线:
(1)该同学将A物质的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冒出,则A物质可能是       (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该同学归纳了,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B物质有多种,请选取其中一种,写出其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除你选取的物质所属类别外,B物质还可能属于      (填写物质类别).
(3)知识网络总是在不断的补充完善,该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____________。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并探究该装置的多功能性.

(1)甲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装置,则Ⅰ的a仪器中应加入        ,b仪器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Ⅱ中从     管口进气即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
(2)乙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则Ⅰ的a仪器应加入       ,b仪器中应加入                  
(3)如果要用装置Ⅱ收集H2,则应从          管口进气.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图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A有哪些成分?黑色固体B可能是什么?
【查阅资料】(1)常温下,一氧化碳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钯(不溶于水)、 二氯化碳和氯化氧。
(2)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猜想1:无色气体A一定是C02,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2:黑色固体B全部是铁。
【交流与讨论】小华认为猜想1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中除了CO2外,可能含有CO。
【探究反思】(1)为验证小华的衍箍l,大家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①当X现象为        时,可以确定猜想1是错误的,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②Ⅱ中无明显现象,但可以往Ⅱ中滴加足量        (填试剂名称或化学式)证明气体在Ⅱ中确实已发生了反应。
(2)为验证猜想2,大家称取7g黑色固体B,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与现象如下:

①经过分析,大家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C的成分,你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③实验结束后,称得红色固体的质量为6.4g,则黑色固体B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宁和刘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通过学习知道,碱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离解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呢?请你帮助他俩完成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2CO3属于        (填“酸”、“碱”、“盐”),为什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进行猜想】
(1)Na+使酚酞溶液变红。
(2)水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
(3)               使酚酞溶液变红。
【设计实验】

(1)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不成立。
(2)刘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他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 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4)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猜想(3)正确。张宁对此结论有些质疑,于是他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CO2-3和H2O发生如下反应: CO2-3+H2O=====HCO-3+OH-
【得出结论】Na2CO3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______(填“先通气体”或“先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uO固体变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写出混合气体所有的可能组成____________。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______→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残液含有硝酸银,取少量该残液样品,分别盛在A、B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黄铜片(铜锌合金),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取滤渣工滤液进行下表所示实验.请你参与实验探究:
(1)用化学式填写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将A试管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取样,再加入稀盐酸
有无色气泡产生
从A试管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
②取少量B试管得到的滤液,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从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

(2)若要验证B试管得到的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可以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可以采用的化学方法是向滤液中加入           (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观察现象.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Ba(OH)2溶液测定某种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实验如下:称取该氮肥20g加水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不断滴入Ba(OH)2溶液,生成
气体及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滴入Ba(OH)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5
m
2.55

试分析并计算:[已知:(NH4)2SO4+Ba(OH)2=BaSO4↓+2H2O+2NH3↑]
(1)表格中m的值为           g。
(2)实验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该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来源:物质的分离 鉴别和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